在湖北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洋丰股份有限公司分外引人注目。这家坐落在“中原磷都”荆门市的大型民营化工企业,以生产高浓度磷复肥著称。该公司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先后荣获中国化工100强、中国化肥16强等荣誉称号,2007年公司产销肥料20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4亿元。
面对资源紧张、竞争加剧等重重困难,洋丰人始终秉持着全面治理,优化工艺,长远规划的环保方针,加大环保投入,有效控制三废排放,并通过余热发电、回收氯化氢气体变成盐酸等实现变废为宝和综合利用,取得了经济年年增、排污总量年年减的可喜局面,实现着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处改部 构筑环保管理网
长期以来,洋丰集团对环保工作非常重视,并将其提升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认识高度,要求管理者严抓环保工作,全体员工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操作,严禁发生环保事故,并通过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有效保证了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坚定顺利推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管促治的环保方针,公司赋予环保职能部门更大的职责:2005年由环保办公室上升为环保处, 2006年设环保部,总经理杨学才直接领导公司环保工作。设专职环保工作人员16名,强化管理科研实力。构筑严密的环保管理网络,即董事会——环保部——各厂厂长——专职环保员等4个层次,并高薪聘请专业人才分管环保工作,确保了环保队伍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在制度方面,公司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工作条例》、《限期治理制度》、《目标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岗位巡查制度》等,将责任与目标层层分解,实现责任到人,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对违反制度的员工,不论职务高低,一律严惩,环保至上成为全体洋丰人的行为准则。
抓宣传 强化环境意识
在洋丰集团,环境宣传教育从员工加入公司之初就开始了。“新员工进厂培训的第一课就是环保教育。”采访中,一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才能让员工理解、支持,进而主动参与公司的环保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洋丰公司经常通过黑板报、《新洋丰》报、开现场会、全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并要求每个员工以实际行动,从节约一滴水、回收一粒渣、控制一升气做起,保护周边环境。在着重加强工厂、车间和班组三级间环境教育的同时,还组织环保督察队对公司环保工作进行及时督察,让环境保护成为一份有监督的责任。正是有了较强的环境意识,有了员工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公司的环保工作才取得长足的进展。
重投资 加快治污步伐
近年来,在加快发展步伐的进程中,洋丰公司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完善环保设施,强化污染治理。
在废气治理方面,2005-2007年公司投入2300万元,对32套废气处理装置进行彻底的环保改造,特别是对硫磺制酸进行改造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比国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低70%,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700吨/年。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公司投资500多万元修建了污水循环池和废水处理设施,年循环水量达280万吨,年消耗废水量近80万吨,实现了工业污水零排放。如今公司附近象河水系的水质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河里的鱼虾也日渐增多。在磷石膏处理方面,公司2005年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湿排式磷石膏管线,从生产区到磷石膏渣场的管道长达13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渣场被授予全国环保建设优质工程;2007年底,公司再次投资4600万元对石桥驿磷石膏渣场进行全面环保改造,全部采用湿排式,进一步推进公司减排工作。
随着业务规模的拓展,洋丰公司先后兴建了硫基复合肥厂,硫磺制酸厂、尿基复合肥厂、合成氨厂等项目。新项目建设前,均由省、市环境保护研究所进行环评,确保项目工艺优化,技术先进,对周边水环境不构成破坏;项目建成运行后,市环境监测站组织人员对项目“三废”治理效果进行监测,并由省、市环保局组织“三同时”验收,确保“三废”达标排放。2000年底,公司顺利通过全国“一控双达标”验收;2005年至今,公司新建投产的所有项目全部通过“三同时”验收。
漫步洋丰公司的厂区,草青树茂,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回顾企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实实在在加强环境治理,走绿色战略,推行可持续发展,协调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为保护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创造蓝天碧水的生活空间而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