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四轮并驱”的好帮手

陈明 宋晓东

  初春时分,笔者在江苏南通农村采访,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供销合作社,在这里再次成为农民兄弟一致叫好的主角,他们通过合作兴农、流通活农、龙头带农、服务惠农四轮并驱,成为助农增收好帮手。

  海门天补镇广丰村村民黄忠平高兴地说:“过去单门独户地干,一年只能养三四头猪。去年加入市养猪合作社,他们从苗猪、技术、饲料、防疫、屠宰、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我家今年养上了1600多头猪,还有80多头种猪,年净收入达到40多万啦!”据了解,像黄忠平这样的养猪大户,在海门市养猪专业社还有59个。全社生猪年饲养量5.2万多头,年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 

  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使分散经营的农民抱成一团。目前,仅南通供销社系统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就有110多家,各类行业协会30多家,带动农户3.4万多户。其中2个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认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全市专业合作社年销售累计达到5.5亿元流通,让沉闷的农村市场活起来。

  一场五十年不遇的雪灾,不仅冻伤了大面积的农作物,也几乎“冻结”了广大农村市场。但南通供销社及时组织的春风行动,却让灾难面前的农民兄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2月27日,笔者在通州江苏和盛农资公司看到,一车车种子、化肥等农村急需物资正在紧急调剂供应市场。此前,该公司所属6家配送中心、382家遍布城乡的连锁店全部派员走访农村种田大户,了解灾后农民对农资的需求,并千方百计调配适销对路商品。到2月底,该公司已储备各类化肥 1万吨,同比增长20%。尤其让农民称道的是,该公司还自行消化上游企业涨价和运费增加成本,承诺不发雪灾财,做到不提高物资价格、不降低服务质量。 

  南通供销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雪灾对市场需求带来的冲击,靠的是一套完善的网络体系。近年来,他们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与“新网工程”建设的契机,组建了农资、日用消费品两大类连锁配送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农副产品收购两大购销体系,已发展连锁经营龙头企业17家,配送中心45个,连锁网点达到2710家,形成了“县有龙头、镇有配送、村有网点”的网络体系,全年连锁配送额达到23亿元,极大地盘活、畅通了区域农资市场。

  3月2日一大早,海门包场新南村村民钱毅老人正忙着采摘自家大棚里鲜嫩的西兰花菜。不远处的田头,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把一筐筐鲜嫩滴绿的时鲜四青作物卖给“流动收购站”。钱毅掰着指头高兴地说,这熟西兰花菜,他们的“老板”志堂公司开的收购价比市场上每斤高出2毛8分,每家可多卖300多块。   

  钱毅说的志堂公司,是一家由海门包场供销合作社投资入股,参与合作经营的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产销协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公司以包场镇新南村为种植基地,先后与周边村组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对签定合同农户从下发订单、集中发放种子、传授种植、栽培新技术、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到帮助防病治病等一条龙服务,引导村民种植四青作物,所有产品全部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用收购的四青作物制成反季节速冻蔬菜,在浙江、上海等市场供不应求,并远销日本、欧美。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农户7000余户,帮助农民销售四青作物近万亩,农民因此净增收入500多万元。

  据南通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葛志华介绍,目前,订单农业已在南通遍地开花,仅供销社系统就有32家龙头企业,其中12家企业年销售实现超亿,5家销售超过2亿元,共带动18.6万农户“入伙”,人均降本增收800多元。其中,仅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宝宝集团就与5万多户农民签订订单农业合同,为农户降本增收近5000万元。

  启东市合作镇曹西村农民经纪人尹凯丰,长期在上海从事赤豆、黄豆、芝麻等小杂粮生意,由于没有从业资格,只能与工商、城管“打游击”,整天提心吊胆,业务无法做大。去年8月,南通市供销社组织农民经纪人认证资格培训。当通过考试拿到了国家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时,他笑得合不拢嘴说:“有了这个证书,我在上海的生意就好做多了!”他现在上海毛家塘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了批发部,去年销售小杂粮300多吨,销售额达到150万元。据统计,这样的农民经纪人免费培训,仅2007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就达20万人次。

  通过创办为农服务社,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是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民的一项创举。在如皋吴窑立新为农服务社,笔者看到这里庄稼医院、农资超市、电教室等一应俱全。这里的农民购买农资和日用商品以及农技咨询等实现“六个不出村”。像这样的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为农服务社,南通共创办了749个,成为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