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温暖高湿谨防莴苣菌核病


  菌核病是茎用莴苣普遍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病害,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应引起重视。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为害症状。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最初形成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上向茎部、下向根部扩延,颜色变黑褐色,后病部变软逐渐腐烂,严重时整株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表面先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后集结成团,转灰褐色至黑色,最后呈不定形似鼠粪贴附在病部表面,即称这为“菌核”。

  发生规律。莴苣菌核病是由一种称为核盘菌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寄主很多,除莴苣外,十字花科、茄科、豆科以及瓜类、胡萝卜等多种蔬菜都可受害。春季遇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核即萌发放射子囊孢子,随气流或风雨传播,从植株衰老组织或伤口侵入,菌丝在组织内寄生并分泌水解酶使寄主细胞崩解而组织软腐。病部长出的菌丝也能通过接触侵染邻近植株。平均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大于85%,最适发病;多年连作、地势低湿、种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等都可使发病加重。

  防治措施。⑴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并从无病株留种,对混有菌核的种子,可用过筛法或10%食盐水浸种汰除,清水洗净后播种。

  ⑵加强田间的防病管理。如与水稻轮作、土壤消毒,以切断、减少菌源;播前搞好清园,翻晒土壤,精细整平厢面,以利降湿灌排;勤除杂草,及时清除病、残、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撒布少量石灰;合理使用肥料,防止偏施、重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⑶及时做好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亩(666.7平方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60公斤喷雾。一般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王晓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