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 江)目前,一种长效缓释免追肥引起业内关注。长效缓释免追肥是在复合肥料生产中,应用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磷素活化剂等核心技术,将复合肥料改性,从而达到长效、缓释、免追的目的。其作用机理是利用脲酶抑制剂,抑制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延长减缓尿素的水解释放程度。同时,利用硝化抑制剂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性,推迟铵根离子的转化过程,使土壤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铵态氮不被硝化或亚硝化,从而减少淋溶和流失。此外,该技术还利用磷素活化剂激活土壤中已被固定的磷,保护肥料中的磷不被固定,达到解磷增效的目的,提高磷的利用率。根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的肥料相比,长效缓释肥可极大提高氮、磷元素的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利用率可提高20%以上,磷肥利用率提高23%以上。
中国科学院的长效缓释肥项目经历了6年的开发与反复试验,已成功应用于复合肥生产中,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广西、海南、浙江等省经过多种作物的反复实验,表现为农产品品质好、产量增加20%以上,具有为农民减少投入、增加产量、改良土壤、减轻水系污染的良好作用,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新产品推广项目予以推广,并给予该专利技术发明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专项资金扶持,使其加速转化为生产力。该项目为中国科学院唯一的一个农业项目,项目发明人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和肥料学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元亮博士带领课题研制而成。
石家庄中嘉化肥生产的长效缓释免追肥采用中国科学院NAM专利技术,成为国家重点推广新产品。中嘉化肥作为长效缓释肥生产基地,目前已成功地开发和生产出玉米、棉花、水稻、小麦和北方水果、南方水果以及蔬菜型、通用型长效缓释免追肥,并根据不同作物、不同配方采取不同的长效缓释肥专利技术,产品形成多样化和专业化特色,目前共有10多个品种投入市场。
目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国家质量检测中心、国家化工质检中心(上海)以及石家庄中嘉化肥、山东施可丰以及黑龙江爱农等企业,共同起草长效缓释稳定性肥料的国家标准。据悉,该国家标准有望在2008年10月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