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团结,就是力量
——记辽宁省海城市丰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总经理冯润昌
本报记者 张涛

  爽朗、幽默、健谈是东北人性格里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他们独有的魅力。冯润昌就是一个典型的东北男人,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带着一股豪爽,但又不失商人的从容、睿智和缜密。跟他”唠嗑“就是种享受,他能把商场形容成战场,把策略形容成战术,俨然在上演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而他,就像是一位军事家侃侃而谈,但这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忽悠”,在他娓娓道来的同时,容不得对方走神,因为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一章受用的兵法,冯润昌不讲废话!

  提到东北的农资界,无人不知辽宁海城有个丰禾农资。遍布全国的购销网络,年销售各种化肥近30万吨,年销售额过亿的庞大规模,是冯润昌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打出来的江山。他,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做过木匠,盖过房子,在而立之年被当地供销社领导慧眼识真金,挖掘出来赶上了农资体制改革。从1994年丰禾成立到现在,既有荆棘坎坷,也有风调雨顺,但冯润昌做的扎扎实实、稳稳当当。

  曾有人这样评论冯润昌:他是个敢于拼搏的人,哪怕有一天掉进水沟,他能翻个跟头继续上岸,重整旗鼓,继续前行。作为一个农资人,特别是一位出色的农资人,没这点劲头,生意是做不大的。出去谈业务,有些企业老总一听是供销社的业务员,不屑一顾,连眼皮都不抬,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诚意总会打动对方,老总的眼皮抬起来了,生意也就越做越大了。但是,有勇无谋非英雄。冯润昌不光有胆识、有毅力,新点子还特别多。

  2005年8月28日,丰禾肥友俱乐部成立。会员单位由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各地的88家化肥生产企业组成,贵州宏福、湖北宜化等知名企业领导齐聚海城,共同唱响了“厂商融合”的大联欢。会议上,冯润昌被推选为理事会理事长,自此,他的名声在农资圈日益响亮。通过俱乐部的成立,增进了厂商之间的感情,加强了生产厂家与流通企业的联系,形成了优势互补、网络共享、信息同步化的强大阵营。开辟了农资新时代。

  团结,就是力量!——冯润昌坚定地说。

  承上,必然要启下。时隔三年,同样还是在海城,冯润昌将辽宁省内上百家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的代表汇集到一起,自掏腰包召开联谊会。旨在促进各个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交流,实现科技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用科技指导生产、利用科技让农民增产增收,形成丰禾独有的专业合作社网络,造福农民,造福农村。冯润昌敢于挑起这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旗。

  辽宁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养育着一大批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种植项目从品种稀缺的树莓、红提,到市面常见的草莓、水蜜桃等经济作物,琳琅满目。由于农民缺乏专业知识、科学常识,存在乱施肥、乱用药的情况,导致作物减产,效益下降。冯润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每年可不可以开几次会,将合作社的兄弟聚集在一起共同交流,找几位农技专家给大家上上课呢?冯润昌开动心思,四处搜集信息,利用两年时间做足了预备工作,于今年的3月18日实现了这个愿望。开会那天,淳朴的农民各个热情洋溢,他们没有想到这么多合作社的兄弟能欢聚一堂,免费听取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教授所指导的课程。大家都珍惜这次机会,各抒己见,纷纷讲述自己故事,握手、交谈、互留联系方式,是冯润昌,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位农村妇女风尘仆仆地赶来,她进门就要见农科院的教授,“地里种的草莓用不用每年换秧?到底该用什么药?什么肥?”冯润昌连忙让座,介绍教授一一作答。直到那位农村大姐笑了,冯润昌也松了口气。

  别人半开玩笑的说,冯总是做大买卖的人,他有能力出钱出力造福合作社,造福农民,问他明年的联谊会还开不开?在哪开?

  冯润昌用他东北男人豪迈的语气说,只要合作社的兄弟们觉得联谊会办的有意义,明年一定还要开,规模还要大,至于地点就看大家意思,哪的风景美就去哪,呆上几天没问题,只要农民有收益,值了!

  记者手记:冯润昌是一名商人,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不只是看他每年卖了多少肥,赚了多少钱,还来自于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专业合作社联谊会开的很成功,大家都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农业常识,大家也都记住了这位让他们走在一起的人——冯润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