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供销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供销部门人才、资产、设施、经营网络等优势,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得农村流通网络面貌大有改观,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农民买难卖难正成为历史。
楚雄自治州地处滇中,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制约了农村流通事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在农村逐渐活跃,供销部门在农村的经营阵地日益萎缩,出现了“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加之沉重的债务和人员包袱,行业发展举步维艰。由于新型农村流通网络难以形成,行业一度出现了亏损。
2004年,楚雄州供销系统开始了“二次创业”。首先抓构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楚雄州供销社在构建农村流通体系中,以把供销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目标,坚持开放办社的指导思想,放宽入社资格、引进入社资本,吸纳入社人才,为构建农村流通体系创造条件。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供销合作社企业领办、转岗职工自办、与村委会联办、吸收非公经济个体户和社会能人合办等多种形式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不仅如此,楚雄州供销社为加快构建农村流通体系的步伐,还积极引导改制企业职工入股参与新企业的经营,或者鼓励他们购买原供销社的门市、购销店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短短两年时间,全州已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1704个,覆盖了全州1049个行政村和部分村民小组,标志着新型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在楚雄州已初步形成。
目前,全州形成了农资、日用品、烟花爆竹、药品四大经营网络。综合服务社在做好销售的同时,还收购农副产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农科知识培训、文化娱乐、医药咨询等服务。全州新建配送中心30个,共建成农资经营网点1916个、烟花爆竹经营网点463个、药品配送经营网络1314个、日用工业品连锁网点936个。通过配送中心配送商品3.97亿元,通过配送中心把49个新型基层社、1704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86个农村专业合作社、18个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村集贸市场和一大批农产品经纪人有机地联为一体,初步建成了以“流通骨干企业+配送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基本框架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王嘉相 饶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