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再度调低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本报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2日在亚洲发表报告,再度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调降至3.7%,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该机构还指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的几率为25%。
IMF该份报告是在于越南岘港召开的东南亚国家联盟财政与央行官员会议上发布的。这份题为《全球及地区经济前景预测(更新)》的报告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以令人预想不到的方式迅速蔓延,对市场及金融体系核心机构造成广泛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各国央行必须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政策。
IMF认为,全球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25%的可能降到3%或以下,这等同于全球进入萧条状态。
这是IMF第三次调低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此前两次调低后的数字分别为5.2%与4.1%。该机构还将美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测从1.5%调低至0.5%,中国从10%降至9.3%,欧元区调整后的数字为1.3%,日本为1.4%。
报告还说,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金融市场还未浮出水面的事件。如果出现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资产相关的巨额投资损失,将会严重损害金融体系的资本流动性,使信贷紧缩进一步恶化为信贷危机。(何柳)
中国经济存在转为全面通胀风险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中国存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胀的风险。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坚决摈弃盲目攀高求快的指导思想,坚决遏制争投资、抢项目的扩张冲动。
文章指出,要认真落实“两个防止”,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实现“好字优先”,当务之急,就是要着力化解目前经济中存在的“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加强对投资新开工项目的控制,从紧把握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维护金融稳定。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努力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物价上涨预期。同时要增加对因基本消费品价格上涨导致生活困难的低收入群众的补助。(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