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新血液”


  福建选聘3000名大学生“村官”

  省将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选聘3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今年计划选聘600人。近日,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省委农办及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

  据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福建省已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

  选聘大学生将一般安排担任村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村官”。今年福建省选聘高校生的范围是福建省19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省外重点大学福建生源全日制2008届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及省内外高等院校全日制2008年硕士、博士毕业生。

  选聘范围是30岁以下应届毕业大学生、研究生,原则上是共产党员(或预备党员);非党员的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另外,上述院校中毕业1-2年,参加省人事厅、团省委组织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等活动的本科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也列入选聘范围。

  选聘工作即日起启动,4月中旬开始报名,5月完成考试,6月确定选聘名单。预计7月份下旬,大学生村官“到岗”。选聘工作将与“选调生”、“一村一名干部”、“三支一扶”相结合。此外,选报山区的沿海学生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此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将坚持自愿与组织选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标准,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生将参加当地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享受本地乡镇公务员转正后的工资待遇。在村任职满两年后,经组织部和人事厅考核合格后,可转为选调生。期满后,愿意留任的,可考虑再留任1-2年。(泉讯)

  信息观察

  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新血液”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在五年时间内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近年来,特别是中央《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下发后,各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办法和途径,在引导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保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当村官无疑具有双重意义,农村的“试验田”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的土壤,既能让学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又能给农村带来新的技术和理念,为农民致富带来新途径。

  大学生“村官”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有学问、懂技术,还有朝气、有热情,能把学校里的资源带到农村去。北京的“村官”们把母校专家教授请到村镇,把最前沿的农业技术引进农村,使高校与农村的资源有机结合。两年来,“村官”们举办了电脑普及、英语培训、果树种植、蔬菜栽培、畜禽养殖、病虫害防治、法制宣传等培训班6000余期,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成功引进了“水果玉米”等农业新品种。

  日前启动的北京市2008年“村官”选聘工作受到毕业生关注,今年北京将继续选聘3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目前,北京市已选聘了504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的工作目标。

  山西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于2006年正式启动,两年来按照“省定规划、市里选聘、县付薪酬、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模式,山西选聘了9748名大学生“村官”。

  从1995年起,江苏省相继选聘了3204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目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骨干。

  河南省近几年实施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该省2005年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到2009年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目前,河南省已选派大学生村干部1.88万名,覆盖行政村1.69万个,占全省行政村的35.6%,全省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9.6%。

  其他各省这两年间也陆续培养了不少大学生“村官”。

  这些充实到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鲜血液是需要营养补给的,不仅需要大学生村官自己在岗位上重新定位、继续学习、学以致用,还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指导。毕竟这是人才培养的巨大工程,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价值,政府还需再出一把力。

  江苏省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方式多种多样。首先,抓好教育培训。大学生到村工作前,江苏省统一组织了岗前培训,并指导各地认真做好学生到村后的培训工作。一些地方把大学生送到农经、信访、计生等部门学习锻炼,并通过派出技术服务团到村指导等途径,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其次,建立帮带机制。江苏各地挑选优秀基层干部结对联系到村工作大学生,一对一帮助指导,手把手传授经验。他们通过定期沟通交流、走访慰问,及时掌握“村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和引导。一些地区还建立了“1+4”跟踪培养制度,为每位到村大学生选聘了4名帮带培养联系人。再次,引导干事创业。江苏各地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引导大学生当好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科技知识推广员、远程教育辅导员、农村关爱工程推进员,帮助他们找准工作定位。大学生“村官”不仅自己得到了锻炼,也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大学生到村工作后,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对于工作成绩突出、发展有潜力的到村大学生,江苏省及时将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辽宁也有839名大学生被选聘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2367人担任了村委会主任、副主任,1517人担任了村委会主任助理。在村工作期满的大学生有3700多人被录用到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走上村级领导岗位,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曲丽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