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结线虫病、根瘤线虫病、黄秧病等,分布范围广,我国花生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山东省局部地区发病较重,受害花生一般产量会减少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
该病由北方根结线虫所致,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20-26℃的地温,70%左右的土壤湿度,质地疏松的土壤,病地连作,均加重危害。防治该病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山东省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抗病丰产品种主要有鲁花9号、11号、12号、13号,花17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二、轮作换茬。实行轮作防病效果明显,可选用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高粱)与花生轮作。轻病田可采用隔年轮作,重病田应适当延长轮作年限,一般2-3年。
三、深翻改土,增施肥料。深翻改土,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尤其是有机肥料,这样可以减少线虫密度,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花生植株的抗病能力。
四、地膜覆盖栽培。覆膜后,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促使花生生长健壮,提高耐肥力。覆膜后,地表5厘米地温提高2-5℃,尤其中午可升至35-36℃,超过线虫生育的适宜温度,可减轻发病。
五、土壤处理。根结线虫病重病区,可用熏蒸性杀线虫剂滴滴混剂,667平方米用量15-20千克,结合春耕或秋耕,在播种前15天开沟施入土壤,沟深16厘米,沟距21-24厘米。药液均匀施入后,立即覆土,效果很好。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千克,加水1千克稀释,兑成1∶25-30倍的毒土,施入播种沟或播种穴内,此方法也可兼治地下害虫和蚜虫。(潘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