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河北吉泰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安全部长台丙涛告诉记者,今年头三个月,公司每月只发生轻伤事故3起,4月份至今还未发生工伤事故。他认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自己在河北吉泰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一项安全管理措施:编辑推广安全手册。
2007年4月份,台丙涛走马上任,成为河北吉泰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长,当时公司每月发生轻重伤事故平均都要在7起左右,他形容自己每天都是坐在火山口上,就怕接到下面分厂和车间的电话。
通过仔细的调查,台丙涛发现,这家国内最大的船用钢材生产企业,与自己曾经工作过的邢台钢铁集团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安全规章制度,工人在工作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行为。
针对这个情况,台丙涛认为,自己的工作就应该从建立完备的安全规章制度着手。他知道这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程。工作量浩大不说,如果安全规章制度不能深入人心,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贯彻执行,最终只能沦为纸上文字,自己上任的头把火则会以失败告终。
台丙涛把自己的顾虑跟公司总经理孟群栋进行了交流。正如老台所期望,自己得到了总经理的全力支持。孟群栋鼓励他放手去做,有困难随时报随时解决。
台丙涛这时感觉自己的工作劲头足了。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将编辑、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与安全教育进行结合,将这本安全手册的内容落到实处。他首先根据河北省、邢台市集中开展的企业三项制度建设,结合企业实际,确立了安全手册的总体框架:分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三部分内容。随后他多次组织一线职工参与讨论安全手册的具体内容,邀请一线职工提出草稿并征求实际操作人员意见,安全生产部汇总后再根据专家修改意见,以及一线职工反复讨论的结果,通过三下三上的过程,安全生产部经过整理、润色后编辑成册,最终定稿。
为了使手册发挥最大效果,安全生产部将企业所有生产单位和与生产有联系的单位均列入其中,并且规定了上到企业负责人,下到每个员工,各各有职责,岗岗有规范。他们根据企业实际将安全手册分为全本与精编本两种。全本发给公司的管理部门负责人,精编本根据企业现有的15个工种分成了15个版别,分发给员工。
4月初,记者在吉泰公司采访过程中,正赶上公司对新招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结束,新进厂员工每人分了一本安全手册。记者随机翻看了一下,64开本,140多页,根据不同的工种分成了轧钢、机修、炼钢、制氧、废钢等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一位新进厂员工告诉记者,这项制度容纳了公司22年的经验与教训,这些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我们从进厂开始就要牢牢掌握这些规范的操作规程,避免发生工伤事故。
记者在车间参观时遇到一位气焊工人正在作业,利用其作业间隙,与其进行了交谈。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工厂工作了12年,尽管对自己的工作程序很熟悉,但是这本安全小手册对自己帮助仍然很大,工作之余翻翻,每次都有收获。
他举例说,按照规范自己每次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整理好工作场地,并注意作业点距氧气瓶、乙炔瓶和易燃易爆物品保持在10米以上的距离,两瓶间距在5米以上。这些内容尽管知道,但是不够具体,如今按照这个规程操作,简单易学,安全可靠。
台丙涛对记者说,为了保证操作规范科学合理,他们屡次征询一线职工以及邢台市专家组的意见建议,最终得以在全公司进行大力推广。如今回头看,这本手册因为易学、规范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的欢迎,三项制度内容变为了公司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
“安全生产部门的电话如今已经很冷清了,我也可以踏实地安心规划下一步工作了。”台丙涛告诉记者,自己终于从火山口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