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挂的窗帘产品问题却不少。日前,中消协联合北京、浙江等6省市消协共同发布了窗帘布商品比较试验结果,市场上销售的窗帘布普遍是“三无”商品,而且含量标注存在严重名实不符的现象,材质名称叫法十分混乱。
消协人员从商场、批发市场、装饰城、窗帘专卖店购买了57个窗帘样品,国产进口均有,价格每米从18元至330元不等。比较试验发现,57个样品只有3个有使用说明,标注了厂名、产品名称、型号等内容。“三无”窗帘商品所占比例将近95%,消费者购买时根本无从查看商品信息,全凭销售人员介绍。
销售中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现象较为普遍。即使是标注了纤维含量的窗帘,又多存在名实严重不符的现象。多有直接用人造丝、雪尼尔绒、纺纱、水溶绣、缎面等名词充当纤维名称,叫法十分混乱,令消费者如坠雾中。此外,近半数窗帘染色牢度不够,有的水洗后还缩水严重。
中消协特别指出,从比较试验来看,价格高的产品并不一定质量好,消费者不要一味贪图便宜,也不要迷信价格高的“洋品牌”。 (廖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