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5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各地茶节抢时五一假期


  湖南省人大代表陈建教(左三)、常德市人大代表覃妮(左一)等人大代表现场卖茶,并听取群众意见。 张友亮 摄

  北京:第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

  登西山品春茶 京郊游带动品茶热

  以“快快乐乐登西山,健健康康品春茶”为主题的第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于4月28日-5月3日在北京八大处公园内举办。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免费提供新茶近百斤。

  此届茶文化节融合原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奥运文化等诸多元素。在独具特色的禅林胜境中,灵光寺高僧亲自表演禅茶茶艺。奥运福娃手持直径为2米、容量3吨的大铜茶壶,兴高采烈地站在门区花丛中喜迎八方迎客,并将水从茶壶中涓涓倒出。

  5月1日上午,在活动主会场,禅茶茶艺、功夫茶茶艺、百花茶茶艺等不同的茶类、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队在公园内一决高低。灵光寺首次推出禅茶茶艺表演,在悠扬的佛乐声中,灵光寺高僧步入开幕式现场,亲手为大家冲泡香茗。八大处公园二处广场,第七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灵之秀茶艺表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主办方介绍说,今年由于受天气影响,春茶上市较晚,茶文化节特意在公园派出所路设立春茶一条街,让来园游客在此品尝今春新茶。品茶摊在大道两旁的半路凉亭、车间工地、田间劳动随处可见。4月29日-30日,八大处六处广场,身着短衣布褂,头戴瓜皮帽,手端大碗茶的“店小二”,热情招呼登山游客,为前来登山的游客送上大碗茶,让游客在登山之余感受茶文化、园林文化和西山人民的热情。 

  据了解,八大处公园以其甘纯的水质和秀美的园林享有盛誉,绿色山林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八刹品佳茗”的独特意境。活动期间,八大处景区内“菩提园茶社”、“翠微茶社”、 “宝珠茶社”、“龙泉茶社”等茶社向游客展示了各自的独特风格。(李丽) 

  湖南:“石门茶禅之春”活动周

  抗冰救灾后续战 走进省城抓订单

  “五一”小长假期间,长沙市黄兴路商业步行街熙熙攘攘,人流如潮。4月28日至5月2日,在此举办的“石门茶禅之春”活动周轰动省城长沙,零售现场水泄不通,大额订单不断飘红,参展的12家茶叶龙头企业赚得盆满缽满,乐得恒胜茶业老总林柏胜喜上眉梢:“省城一周,比在县城2个月的收获还要多。”

  今年年初,南方茶区遭受特大低温冰雪灾害,石门县茶园受灾面积达5.2万亩。针对茶叶减产迟采的严峻形势,石门县提出了“春季损失全年补,生产损失市场补,多产名优茶,增效保增收”的抗冰救灾总体方案。为有效促进茶叶销售,石门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每年一届的“石门茶禅之香”茶文化活动周的主会场,从石门移址到300公里外的省城长沙,借助大市场寻求大流通。家润多、麦德龙、步步高、三利茶叶、猴王茶叶、高桥茶叶城等连锁企业、超市,纷至沓来。听说新茶送上门,长沙消费者掀起抢购风潮,造成几乎所有企业的销售人员都不断地催着要公司送货补货……

  “五一”期间,古城长沙沉浸在酽酽的茶韵中。陈建教、杨其云、覃妮、朱宏飞、罗道生、林柏胜等“茶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促销团”成员,统一着装广告服,戴红帽,披绶带,持喇叭,现场叫卖销茶,成为长沙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石门银峰”和“东山秀峰”两大“湖南十大名茶”清香宜人,“白云银毫”、“石门怡红”、“渫峰好绿茶”、“添怡毛尖”等精品佳茗甘醇爽口,成为石门茶叶抗冰救灾的成果展。“这么好的茶叶,要去广州芳村面向国际市场推介”,对石门茶叶一见钟情的天心区欧阳献策,被带队的副县长伍林友记在本子上……“石门县全国两大富硒区之一,硒是‘防病专家,抗癌之王’,石门茶叶打富硒牌将前途无量”,对石门硒元素深入研究并因此爱上石门茶叶28年之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退休专家刘广平的建议,受到了县农业局长丁国师的高度重视,“回去后我们马上组织企业联手推出”。一袋袋茶叶卖出去,一条条信息返回来,“石门茶禅之春”活动周成了产销互动的大平台。

  “5天时间,现场零售120万元,签订茶叶购销合同1730吨,石门县内鲜叶收购价格比去年上涨了四成,今年茶农减产不减收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甚至还可以增收”,活动总结会上,石门县茶叶办主任马进福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是满载而归”。(张友亮) 

  福建:大型妈祖茶文化节

  禅茶情牵闽台 海峡两岸续茶缘

  4月28日,春光明媚,激情荡漾,妈祖茶文化节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隆重揭幕。在揭幕仪式上,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应邀出席并致词,台湾茶协会理事长、台湾佛法山等7座寺庙的住持释圣轮法师作了别具特色的心灵禅茶道讲经说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和海内外同胞。妈祖宫前搭起了巨大的彩棚,永福镇大街上花团锦簇,车水马龙,一派欢乐祥和、繁荣昌盛的节日景象。

  妈祖,是闽台两岸人民共同信奉的“海上女神”,也是海峡两岸乃至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精神纽带和文化财富。永福镇是漳平市唯一的妈祖宫(又名天后宫)所在地,永福乡亲都会举办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妈祖茶文化节。海拔750米的永福镇,地理气候与台湾的阿里山极为相似,2007年11月,位于永福镇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生产的高山生态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第二届‘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名茶评选”金奖,台湾有机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永春佛手、云南普洱茶、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宜兴茶具等已经由中国申奥第一茶进入2008北京奥运国际新闻中心的茶类特许供应商。2007年12月,台湾农民创业园由省级升格为国家级,大大提升了永福的茶叶经济容量,优化了其产业格局,目前已有32家台商落户永福镇,其中高山茶企业近30家,生产基地6万亩,成为东南亚最大的软枝乌龙茶的生产基地,如今这里已成为茶商的世界、茶叶的乐园。

  升级后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关爱之情,彰显了闽台之间特有的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也给永福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永福镇携手台湾农民创业园联手举办极富创意、高水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经济文化相结合的节日——妈祖茶文化节,以此作为经济文化和休闲旅游的重头戏,邀请海内外同胞和妈祖信众谒祖进香,通过这个特殊的文化经济平台,为海峡两岸共同的神缘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加强闽台茶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漳平茶叶经济的发展。(林小瑛) 

  京城茶叶第一街 首展唐式茶供会

  本报讯(记者 安明霞) 4月30日,北京茶叶总公司五楼会议室琴声悠扬,佛声阵阵。由北京市宣武区政府主办、中国唐式茶道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唐式茶供会,首次在京城茶叶第一街公开展示,此次唐式茶供会是4月26日-30日的马连道茶文化节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来自北京市宣武区的有关领导、茶文化界专家、佛教方面的研究者、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领导等有关人士近50人观看了国家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师谢美霞表演的唐式茶供会,并在会后围绕“打造文化窗口 茶香连接世界”的主题进行了研讨。      

  据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成熟于千余年前的盛唐时期。茶道的产生和弘扬,就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标志。唐代以茶道为代表的茶文化,不但走进了社会各个阶层,出入帝王禁苑、寺院佛堂,更代表着当时中原文化的精华,远涉重洋,对日、韩的文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唐代的茶道可饮、可修、可赏、可供,作为一种形式成熟、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唐式茶供会成为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具有巅峰形态的茶道表演。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禅文化后来传入日本,于是有日本之“茶道”;又传入英国,于是有英国之“午后茶”。茶禅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然而在茶道的发源地,有着世界最高水准的中国茶道,却于唐朝之后逐渐湮没。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复兴中华茶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身为中国茶禅学会会长的吴立民,在破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陀罗基础上,挖掘、整理出《药师茶供会仪轨》,作为中国茶道之法本。它既可为禅门清修供施之仪,又可为中国茶道表演之用,再现了中国唐式茶道的辉煌,使得茶禅一体的茶道文化重放光辉,而谢美霞有幸成为中国唐式茶道的惟一传人。

  唐式茶供会后,来宾们围绕“打造文化窗口 茶香连接世界”的主题进行了研讨。2008年是中国奥运之年,也是宣传中国茶文化的大好之年。来自茶文化界的专家认为,近年来,茶文化对于促进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力弘扬茶文化是茶界的共同责任,借助唐式茶供会可以更好地宣传茶文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研究所的宣方博士认为,谢美霞女士表演的唐式茶供会是近年来推出的各种茶禅表演中佛教含量最高的表演,但如何让复杂的表演简单化,让观赏者更易于理解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专家们还就今后如何更好地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促进以茶为媒的世界文化交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