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5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排头兵
2007年“百强基层社”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树立改革发展典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进基层社改革发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全系统开展了2007年“百强基层社”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地供销合作社的积极响应,引起各地对基层社建设的高度重视。评选出的“百强基层社”,已成为全系统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排头兵。

  经过初选、复选、公示、审定,共有25个省(区、市)的147家基层社分别入选 2007年“销售百强基层社”(以下简称“销售百强”)和“利润百强基层社”(以下简称“利润百强”),其中13个省(区、市)的53家基层社同时入选“销售百强”和“利润百强”,成为“双百强基层社”。2007年,“销售百强”共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利润百强”共实现净利润3.6亿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供销合作社以年销售收入62.5亿元和净利润9005万元荣膺“销售百强”和“利润百强”榜首,并实现三连冠。“百强基层社”的出色业绩,充分展示了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崭新风貌,也折射出新时期基层社改革发展的特点。

  发展加速,竞争激烈

  近几年,随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基层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效益逐年上升。2007年“销售百强”和“利润百强”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33%。同时,基层社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态势。与2006年相比,2007年“销售百强”和“利润百强”中,均有40%左右的席位迎来“新面孔”。其中,“销售百强”中,39家基层社是今年新入选的,其余61家基层社排名与2006年相比,22家名次上升,35家下降,4家持平。“利润百强”中,45家基层社是今年新入选的,其余55家基层社排名与去年相比,11家名次上升,36家下降,8家持平。另一方面,2007年的“销售百强”第100名实现销售收入7890万元,比2006年第100名的6420万元多1470万元;“利润百强”第100名实现净利润90万元,比2006年第100名的56万元多34万元。

  开拓创新,多元经营

  2007年“销售百强”和“利润百强”的经营业务中,属于传统经营的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0%和36%,分别比上年下降了8和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基层社发展的两个趋势:一是业务经营多元化,二是新兴业务已成为推动基层社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很多“百强基层社”涉足工业、房产、再生资源等诸多行业,并成为其重要经济增长点。如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供销合作社适应当地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趋势,不断培植壮大社属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涉及产业包括肉制品加工、植物油提炼、生资销售、房产经营和加油站,传统业务仅占40%,新兴业务占到了60%。目前,该社经营效益连年增加,已连续三年入选“百强基层社”。

  开放办社,增强活力

  各地在基层社发展中,坚持开放办社,实行产权多元化,适当引进社会和个人资本、技术、管理方式,做到引进资本不失控制,引进能人带活业务,合作办社扩大组织基础。2007年“销售百强”和“利润百强”中,供销合作社所占股份在50%以上的分别有87家和75家,分别比2006年减少8家和19家;供销合作社所占股份在50%以下的基层社,基本做到相对控股。“百强基层社”中,既有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供销合作社这样坚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吸收社员职工入股,多业并举的“冠军”基层社;也有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高沙窝供销合作社这样实行开放办社,由农村能人领导改革创业,获得成功的基层社;还有像四川省什邡市师古菌业专业合作社这样由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参与,履行基层社职能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以人为本,注重文化

  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中,一些基层社勇于创新,以人为本,加强文化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执行力,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如河北正定城关供销社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职工培训计划,从财务统计、班组核算、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培训;并与县委党校联合开办经济管理大专班、本科班,组织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先后有168名职工取得本科和大专学历。

  二是关心职工生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如广东省东莞市长安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做好对离退休老同志、困难职工的慰问和帮困,近两年就帮助了30多个困难职工家庭,发放补助金20多万元。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供销合作社对在工作中提出合理建议和有突出表现的职工给予特别奖励,并优先提拔,塑造了一个公平竞争、有为有位的良好氛围。三是注重树立形象,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中心供销合作社按《企业文化宣传手册》要求,从导入CI战略入手,统一员工制服,并以集团标志、企业名称为基础,在办公用品、办公环境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城厢供销特点的视觉识别系统;并充分利用本社网站、刊物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工作中的亮点、热点及时进行宣传和报道,向社会宣传和展示自我,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我们在看到基层社迅猛发展的可喜势头、感叹“百强基层社”的不俗表现的同时,也应注意基层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步拉大。从总体数据来看,基层社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但从个体看,无论是“百强基层社”之间,还是不同地区的基层社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且差距在逐年拉大。“百强基层社”销售额占全国基层社销售额的27%,利润占全国基层社的79%。从地区分布看,无论是数量还是销售收入、净利润比重,东部地区的“百强基层社”,都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远超过欠发达地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供销合作社,销售收入占“销售百强”销售总额的29%,是第100名的79倍;净利润占“利润百强”净利润总额的25.3%,是第100名的100倍。

  二是基础较弱,亟需扶持。虽然基层社整体发展加快,但和全系统发展趋势相比,基层社的基础明显偏弱,亟需扶持加强。2007年“销售百强”的平均利润率为1.3%,“利润百强”的平均利润率为2.1%;与2006年相比,“销售百强”的平均利润率持平,“利润百强”的平均利润率仅上升了0.3个百分点。2007年,基层社实现的销售收入仅占全系统的12.8%,利润仅占全系统的4.5%。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百强基层社”虽然是全系统基层社的尖子,但其平均利润率仍然偏低,自身积累水平较差;另一方面说明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仍然薄弱,大多数基层社业务经营量小,收入来源单一,盈利微薄,发展步伐缓慢。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基层社的改革发展是否成功,关系到供销合作社的兴衰。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充分认识基层社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和借鉴“百强基层社”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基层社的扶持力度,推进基层社全面发展,巩固组织基础,提升经济实力,增强服务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总社合作指导部组织处提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