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林州再出发

邓志勇 黄永亮

  用一句话来概括河南省林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去年的工作成绩,那就是硕果满枝头。

  的确,去年是林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林州联社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和卓越的成就,这一年该社顺利实现了辖内统一法人,成功兑付了43466万元央行专项票据,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新实施了信贷“三大工程”,各项业务出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7年12月末,林州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654788万元,较年初增加30017万元,增长了4.8%。各项贷款余额达513088万元,较年初增加34617万元,增长了7.23%;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36840万元,较年初增加32226万元,增长了10.58%。不良贷款余额为377195万元,较年初下降30004万元,下降了11.58%。各项收入32399万元,各项支出29995万元,实现经营利润8686万元,较去年增盈2591万元。

  成功兑付央行专项票据

  兑付央行专项票据是该社苦苦追求的夙愿,也是一块硬骨头,几年来,为实现这个夙愿,把央行专项票据兑换成“真金白银”,林州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走村入户募集股金,深入厂矿企业清收盘活,洒下了一路汗水,确保了央行票据如期兑付。

  特别是在去年9月份,在资本充足率未达标的情况下,新任联社理事长李彦斌一声呐喊:“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别人,不算是好汉。”他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提出十天增扩股金3个亿的惊人之举,提高资本充足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央行票据如期兑付,他亲自坐阵指挥,并层层下达股金任务,做到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同时,实行了日报制度和联社领导包社,信用社主任、联社中层包职工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增扩股金工作热情,职工的工作潜能达到了深层次开发。由于全社职工团结一致,攻坚克难,10天时间该社最终一举完成了3亿元的股金增扩任务,创造出了林州联社建社以来募集股金的速度、奇迹和神话,受到了林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省联社的高度评价。同时,为增强股金的稳定性,林州联社还加大了股金的奖励的力度,成功实现了增扩股金“软着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7年12月7日,从首都北京传来特大喜讯,林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票据兑付申请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银监会批准,所认购的43466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成功兑付,票据资金已全部到账,是本次河南省34家联社兑付成功中金额最大的联社。

  实施“三大工程”践行承诺

  明确市场定位,扎根农业、农村、农民,全力服务“三农”是联社理事长李彦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把这句话贯穿到了整个经营工作中,践行到了服务“三农”中。

  为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林州市农村信用联社去年推出了“121”工程,即对林州市林丰铝电、桥宏、凤宝等10家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支持, 对20个新农村和100个种养大户进行重点扶持。向重点企业投放9000万元,向100个种养大户投放2000万元,支持他们的发展与壮大;向选定的第一个新农村捐赠2万元,20个新农村共计40万元。截至2007年12月底,该社共向10户重点企业中的9户企业投放贷款5600万元,向重点养殖户投放贷款523万元,向20个新农村每村捐赠2万元,共捐赠40万元,为这部分村建设了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学校、沼气工程、机井、街道路面、路灯、办公设施等,推进了林州市的新农村建设。

  与此同时,林州联社的“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收获了一片掌声。截至去年12月末,林州联社共评定信用村20个,信用户3500个。在阳光信贷工程中,林州联社27个基层信用社全部建立了信贷服务大厅,将信贷政策、各项制度、操作程序、办贷承诺,公布上墙,真正实现了办理贷款对面化,信贷政策公开化,办理时间规定化。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大厅共受理贷款申请5266笔,金额62438万元,实际办理发放贷款4258笔,金额56313万元,其中信用户贷款1118笔,金额1041万。

  “三大工程”的实施,彰显了该社的支农实力,践行了为“三农”服务的承诺,切实方便了群众贷款,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成为该市农村信用社支农、富农、惠农的一面旗帜,受到了林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林州市委专门印发工作通报《农村信用社为林州新一轮经济发展助力加油》,公开表彰“三大工程”为该市区域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实施人才工程,走强社之路

  企业的腾飞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关键在领导。为使每个职工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行业精英和业务骨干,去年林州联社大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和实施了人才储备“123工程”,即:通过公开选拔形式,储备信用社主任级(机关科长)后备干部10人,信用社副主任级(机关副科长)后备干部20人,信用社主管会计后备干部30人。并一律实行人才先储备、后提拔,凡提拔的联社机关中层、信用社正副主任和主管会计,均从后备干部储备库中产生,搭建了人才成长平台。

  去年4月上旬,有231名员工参加了建社以来第一次这样的用人考试,通过一系列严格、公正的程序,60名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员工脱颖而出,进入了后备干部“人才库”。

  为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该社还大胆提出重用年轻干部的“三三制”,即:30岁以下的占三分之一,30岁到40岁的占三分之一,40岁到50岁的占三分之一,力图通过这种阶梯状的干部结构保证干部队伍后继有人,以有效推进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展望未来,林州再出发

  2008年是林州市农村用社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林州联社又一次迈出矫健的步伐,再一次出发,正如林州联社所提出的一样——“2007年整容修面,2008年相亲结缘,2009年生子结果,用三年的时间,把林州农信联社打造成豫北农信第一强”。为实现这一目标,林州联社在刚刚召开的全年工作会上明确了2008年全市信用社的经营目标:即:各项存款新增6.3亿元;存贷比控制在75%以内,新增存贷比例控制在50%以内;清收不良贷款3.7亿元,其中现金清收不低于80%,不良贷款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银行卡发卡量6.5万张,卡存款余额9750万元;实现贷款利息收入3.5亿元,百元贷款收息率达7%,中间业务收入350万元,占总收入比例达到1%,费用率控制在29%以内,实现经营利润7260万元;全年安全经营无事故。

  我们期待着新的一年林州联社再出发!期待着林州联社取得更大的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