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4月17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作出决定,在2008年4月20日至9月30日国内用肥旺季内,对所有贸易形式、地区、企业出口的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此次加征特别出口关税后,我国化肥出口税率将提高为100%到135%不等。
此项政策出台后,许多化肥人士都感到很悲观,认为出口大门被彻底堵上了,化肥企业的日子难过了。然而笔者却从这项政策中看到了一个新机遇,这就是直接到国外去办化肥厂。
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化肥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以及国际粮价上涨、需求拉动的双重影响,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我国化肥出口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今年前两个月尿素出口171万吨,同比增加250%,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分别出口25.9万吨和3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0%和130%。国家从保障国内化肥供给以及控制能源出口(因为化肥是种高能能产品)的角度出发,对化肥出口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这次加收100%特别关税的举措更是一记重拳。如果说以前化肥出口还留了条“缝”,现在则是把这条“缝”也给堵上了,意思非常明确,在旺季时不让化肥出口。对此,化肥企业应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给予充分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出口和市场开拓,我国化肥在国际化肥市场上的地位在迅速上升,拥有广泛的市场基础和强大的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仅仅因为国内严格限制出口而将国际市场白白丢掉实在可惜。在此情况下,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直接去国外办厂,直接利用国外丰富的天然气、煤炭、磷钾矿资源进行生产,然后又直接利用国外巨大的市场资源进行销售,从中赚取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利润,这对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更为有效地占领国际市场,以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同时,这种方法也是非常可行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同时也是生产种类最多的国家,以尿素为例,气头、煤头、油头,我们国家全部都有,我国磷、磷、钾、复合肥生产技术都非常的成熟而且较为先进,不论到世界上哪个国家办厂,生产技术上都是十拿九稳的事,不存在什么大的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已有部分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走在前列,走出国门,在国外直接办厂,具体方式有独资、和所在国企业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但总体来看,规模不大,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现在国家征收高额化肥出口关税为国外办厂提供了契机,相信会有更多有远见、有眼光的企业抓住这一契机,掀起一个在国外办化肥厂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