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后,全国人民的心都牵挂着受灾地区的群众,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也立即行动起来,启动各类抗震救灾预案,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去。 12日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温家宝总理亲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对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帮助受灾地区群众渡过难关。中央宣传部召开抗震救灾宣传报道专题会议,对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外交部
12日地震灾害后,外交部紧急启动应对地震灾情涉外工作应急机制,并向有关国家驻华使馆通报外交部24小时值班电话,以及时处理有关涉外工作。
13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对国际社会有关抗震救灾的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和欢迎。当日外交部获悉十二名美国游客在灾区下落不明,即协调四川省有关方面积极查寻救助。到15日已确认,上述游客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得到当地政府的良好安置。另外,经中方多方努力查找,发现因地震被困于四川省都江堰地区的两名以色列留学生处境平安,正在中方协助下步行撤离灾区,并已与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取得联系。
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部灾后立即研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抢修毁损公路,确保物资畅通。12日晚至13日凌晨,交通运输部应急指挥中心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交通抗灾救灾工作。 14日,副部长冯正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系统正争分夺秒地抢通通往灾区的公路,现在抢通机械不停机,抢通人员24小时不离岗,抢通工作24小时不间断。
公路方面截至15日,全国除四川外其它地区受地震影响的公路交通基本恢复正常。经过连续奋战,通往震中地区——汶川县的道路抢通工作也取得突破。目前通往汶川的公路损毁严重,运送救灾物资主要依靠空投的方式。交通运输部说,交通部门正从四个方向打通通往汶川的道路,由于余震不断,接连发生塌方和泥石流,抢通工作遇到很大困难。截至15日凌晨,进展较快的一路距离汶川还有18公里,抢通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航空方面,14日中国民航局连夜组织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厦航、山东航6家航空公司的55架飞机,从28个省区市的29个机场起飞,紧急运送特警、消防及医务人员7450人赶赴地震灾区抢险。经过昼夜紧急抢修,成都双流机场的空管设施设备已被修复,14日14时06分恢复正常使用,重点保障运输救灾人员和物资。
水路方面,5月14日中午,交通运输部组织了20多艘冲锋舟走水路进入灾区抢险。
安监总局
在获悉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后,安全监管总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地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和有关中央企业以及相关省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准备,同时指示正在四川、重庆、陕西、云南等省市开展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督查组把抗震救灾工作和灾区高危企业重大隐患排查、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为重点任务,协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正在重庆市督查的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元元迅速赶往灾区,协助地方政府并指导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另派安全监管总局危化司司长率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专家赶往灾区支援,协助处置危险化学品企业险情。 同时,安监总局加强与国务院应急办、卫生部、灾区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联系沟通,按需求做好人力、物资、装备等准备工作,随时支援前线抗震救灾。调集山西、河南、湖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7省167个矿山救护小队、1625名救护人员、167辆救援车,联系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组织9个危险化学品救护大队、225名救护人员、44辆救援车,并从煤炭系统医院抽调力量组成15个医疗预备分队、226人,随时待命。
13日,安监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灾区受影响的化工厂、油气井、煤矿等生产经营单位立即停产撤人,在灾情解除前不可贸然组织生产作业。
14日,派出8支应急队伍145人,携带专业救援器材赶赴地震灾区。
教育部
12日,正在四川考察工作的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立即赶往灾区,指导当地教育系统救灾工作;在部内主持工作的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即召集在京部领导及有关司局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等应急工作。
13日中国教育部再次发出紧急通知,对加强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
教育部要求,对灾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寄宿制学校一时难以疏散的学生,要妥善安排到安全地区,确保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并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各校要关心家中遭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学生,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们。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伤亡学生家属的安抚工作。受灾地区和地震波及省份省级教育部门和部属高校要落实好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责任到人,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 教育部联合财政部14日下达四川省教育抗震救灾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的支出。
铁道部
12日当天晚间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召开全国铁路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灾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运力保证。要求全路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全面加强铁路抗震救灾组织指挥。
13日,铁道部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启动紧急预案,采取多项紧急措施应对灾情。措施包括:对受地震影响严重的区段,已紧急扣停正在运行的车辆;对行进在临近高坡,高崖、江河等危险地段的车辆,要求机车乘务员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列车缓慢运行到开阔位置; 通过开行轨道车、单机车和徒步检查等方式,组织工务、供电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奔赴现场,开展线路巡检,尽快恢复通车; 向全路发出了紧急调度命令,组织全路列车调整和运输秩序恢复; 旅客列车进行迂回和折返安排,要求保证滞留列车的餐饮供应,做好旅客安抚工作,确保运输安全等。
15日6时,铁道部军列计划安排79列,已开出56列,运送部队28000人,已经到达21列。军用救灾物资已装运19批256车,已到达21车。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日当天紧急召集四大电信运营商了解受灾情况,并要求运营商各分公司派出应急通信车,赶往汶川等受灾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还紧急调拨卫星电话等通信设施,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13日上午发布的信息显示,包括四川、陕西、甘肃三个省区在内多个县市的5400多座移动通讯基站受到损坏,在经过抢修之后恢复了1800多座基站,但是仍旧有2600多座基站无法进行抢修。信息还显示,中国网通在震区的三条互联网光缆亦受到损坏,震区与互联网的连接也受到影响。
14日,因抗震救灾对卫星电话有大量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协调,帮助中国卫通紧急进口1000部卫星电话,作为支援灾区的备用通信物资。此前,中国卫通350部卫星电话已送达救援人员手中,并在通信联络上担负起重要作用。14日晚,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会议,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生产恢复组正式成立。
15日上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向汶川县城空投手机设备,之后电信运营商将在当地建设小型基站,使得该县城与外界与手机联络成为可能。
公安部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发生后,公安部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连夜发出三个紧急通知。 动员灾区公安机关在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全力维护灾区治安秩序,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借机故意制造散播谣言、蛊惑煽动的别有用心之徒,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各地公安机关要做好道路交通应急管理工作,适时实施交通管制,保证进入灾区的主要道路畅通,控制驶往灾区的社会车辆,保障运送抗震抢险救灾人员、装备和物资以及绿色通道车辆的优先通行。全力预防和快速处置交通事故。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和值班工作,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及时收集、掌握、报送地震灾害引发的各种不稳定动态。
13日凌晨2时,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第一道命令,调集重庆、贵州、云南等12个总队的1100名消防官兵赶赴四川实施救援.
14日凌晨,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206名特警精英,乘飞机火速赶往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15日凌晨公安部消防局于调派第三批特勤人员2150人赶赴灾区。
水利部
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水利部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了二级应急预案,将水电站安全作为抗震减灾的重点之一。
13日,水电局按照中央和水利部抗震救灾的精神,连夜起草了国家防总办公室《关于水电站抗震保安全的紧急通知》。
14日同时派出了由邢援越副局长、陈大勇副局长、李如芳处长、樊新中处长组成的第一批工作组赶赴四川灾区,协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民政部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12日当天赶赴灾区,组成救灾工作组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12日16时,国家减灾委Ⅱ级响应启动后,民政部立即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并且会同财政部向四川灾区紧急下拨2亿元中央救灾应急资金。21时,民政部从合肥、郑州、武汉、南宁四个物资储备库紧急向四川灾区调拨救灾帐篷45650万顶,准备向四川汶川县空投棉大衣、棉被、食品等救灾物资。
13日凌晨,民政部又从沈阳、西安、天津三个物资储备库调运帐篷10600顶,棉被5万床。累计第一批调拨的救灾帐篷共计61250顶,棉被5万床。之后,民政部向灾区调拨了第二批救灾帐篷39130顶。13日上午,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再次向甘肃、陕西两省各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5000万元,向云南、重庆两省市各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3000万元,合计1.6亿元,支持受灾省份用于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
截至5月14日10时,民政部共向地震灾区调拨救灾帐篷100380顶,救灾棉被19万床,棉衣15万件。
15日,民政部宣称将统一安排上海市人民政府接收、安置灾后孤儿的准备工作。
商务部
灾情发生后,商务部立即启动了24小时应急值班机制,要求设在灾区的商务部特派员办事处和当地商务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灾情和灾区市场供求情况。同时,着手组织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货源。
12日晚,商务部与上海、天津、河南等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紧急联系,落实第一批蜡烛、手电筒、电池、方便面、饼干、面包、火腿肠、矿泉水等应急救灾物资货源,可随时运往地震灾区。商务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包括紧急调集应急救灾物资、联络接受国际官方援助等事宜。
13日商务部在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时表示,将加强灾区市场监测,同时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商务部紧急调集的第一批救灾物资(1万支手电筒、4万节电池、20万支蜡烛)已于5月13日上午11时从上海向四川灾区紧急调运。
14日上午,商务部紧急调运的16万箱饮用水到达地震灾区。
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有关省区组织灾区急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和一些抢险救灾物资,目前正在陆续发往灾区。商务部加强了对全国市场的运行监测,从目前情况看,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重灾区受震灾影响,急缺方便食品、饮用水和照明用品等,全国其他地区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市场稳定。随着交通运输恢复正常,灾区有关商品的市场供应也将恢复正常。
财政部
5月12日灾情发生当晚,财政部安排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并会同民政部紧急下拨2亿元地震灾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帮助四川开展救灾工作。
13日上午,又会同民政部紧急下拨地震灾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1.6亿元,帮助甘肃、陕西、云南、重庆等省份开展救灾工作。13日当天,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此次地震救灾资金8.6亿元。
14日,中央财政再次紧急下拨抗震救灾资金1.1亿元,用于帮助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卫生部
12日下午,卫生部得知四川汶川县发生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向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卫生厅了解核实有关情况。四川省卫生厅立即作出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部署,派出13支医疗卫生救援小分队,共计40人左右赶赴汶川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13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号召广大公众积极参与义务献血,支援灾区的医疗救治工作。为保证急救血液供应,卫生部已从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连夜调拨大量血液和血浆,于5月13日随同医疗队紧急调往灾区。
14日17时,卫生部共计组织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18个省区市的医疗卫生救援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队共计1700余名医务人员抵达四川灾区。
15日上午九点全军卫生系统派出医疗队,防疫队72支,价值3700多元的血液、急救药品等物资已经运抵灾区一线,并调拨血浆两万袋紧急支援救灾。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12日当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特别是四川省国土资源部门要结合震情,派出专家组赶往地震灾区,组织开展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灾民集中搬迁点应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应急抢险工作。
13日,国土资源部启动特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地质专家分赴各灾区,开展重点隐患排查,指导避灾和地质灾害防治。
14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远程协商会议正在进行。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巡视员陈小宁告诉记者,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派出5个专家组,分赴成都、重庆、甘肃、陕西、湖北进行救援指导,对震后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调查。据悉,国土资源部在震前已经完成北川县第一轮地质灾害普查,当前急需将已有的资料成果与灾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
环境保护部
12日地震后,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决定立即启动核与辐射及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13日,环境保护部向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严密监控核设施的环境状况,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及时了解化工厂、危险化学品、污水处理场等环境敏感设施和区域的相关情况,防控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事故。
质检总局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对抗震救灾物资实行快速检测、快速放行,进境捐赠物资、灾区食品、灾区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排查、检测全部免收费用。同时,质检总局专家组已抵达灾区开始对大型锅炉等特种设备展开安全排查。
13日对全系统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别针对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口岸区域内检测和国际援赠物资检验检疫、震后食品产品安全、震后特种设备安全四项重点工作,分别发出紧急通知。
国家质检总局首批救灾物资14日分别从重庆、陕西两地运往灾区,用于支援灾区质检机构的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地震局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并派出第一批3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与18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计216人,于12日晚间奔赴灾区实施现场应急和紧急救援。
13日清晨2时23分,国家地震减灾救援队抵达都江堰,分赴都江堰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实施救援行动。
14日16时30分,中国地震局公布消息,截至5月14日13时,在汶川地区共监测到5级以上余震18次,最大为6.1级。灾区共有地震流动监测队伍62人,架设流动仪器44台。
据中国地震局监测,北京时间15日05时01分08秒在四川安县(北纬31.6,东经104.2) 发生5.0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和来自27个省区市的地震救援队早已分成20个灾情调查组分赴各个重灾区,主要任务是找人,提供专业救援。
国家电网
在汶川地震灾情发生仅12分钟后,国家电网公司就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紧急调集抢修队伍、发电车和电力物资于13日奔赴受灾较重的四川、陕西等地。随后,国家电网公司连夜召开电话会议,紧急下达抗震救灾六项措施。特别指出,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密切监控公司所属水电站大坝。在通信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四川阿坝、甘肃陇南等地区,电力职工徒步前往现场了解受灾情况国家电网公司在地震发生后紧急启动应急机制,指示四川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单位,全力协助各级地方政府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同时,公司各级负责人已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赶赴各级调度指挥中心,了解电网受灾情况,指挥应对灾情工作。
13日上午,国家电网公司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在都江堰现场成立,13日晚11点半,经过1天多抢修,都江堰城区电力已经恢复近半,供主城区的8条线路已经恢复了4条。
5月14日1时30分,重庆电力4台发电车已经克服大雨、黑夜、路面复杂、被迫临时改道等重重困难,进入了德阳和绵阳灾区并展开工作。截至14日6时,地震造成公司系统500千伏和330千伏变电站停运各1座、未恢复,220千伏变电站停运16座、恢复5座,110千伏变电站75座、恢复36座,35千伏停运164座、恢复88座。据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透露,14日20时47分,受汶川地震影响严重的陕西汉中电网全面恢复正常运行。
中国气象局
5月12日14时40分,在获知汶川发生地震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紧急连线四川省气象局。12日16时45分,郑国光签署命令,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预案,要求,各有关单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做好实时监测、预报及服务工作。王守荣于13日晨率工作组赴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气象服务工作。
5月13日13时,郑国光、宇如聪、张文建、沈晓农通过视频系统连线在灾区的以王守荣为组长的抗震救灾工作组,了解一线实况,进一步部署前方抗震救灾和气象服务工作。
14日,王守荣一行到受灾严重的广元和绵阳,进一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17时许,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中央气象台就震区及北京的天气情况进行了了解和交流,并要求预报人员要及时做好近期气象预报工作,要把震区的气象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好北京及全国的临近预报和精细化预报,努力确保复杂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13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受灾省市的供销合作社发去了慰问电。
14日,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全系统发出紧急通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中国红十字会12日当天立即启动自然灾害救助一级响应预案,从中国红十字会成都备灾救灾中心迅速调拨了557顶单帐篷、2500床棉被等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此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还将派出救灾工作组紧急奔赴灾区,考察灾情。
13日中国红十字总会紧急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捐款捐物,参与到地震灾害紧急救助当中来,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救助受到地震影响的群众。 当日18时,中国红十字会已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价值超过1.2亿元,目前已向灾区提供价值1460万元的救灾款物,其中包括帐篷、棉被、方便食品、药品、饮水消毒剂等灾区急需用品。
14日14时,中国红十字会已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2.8亿多元,目前已向灾区提供价值2142.9万元的救灾款物。(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