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天镇县联社以服务“三农”和支持地方经济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凭借不怕苦、不怕累的信合传统和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信合精神,以强化金融服务为手段,以创新业务发展为动力,不断抒写着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华丽篇章。
自2006年天镇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在省联社大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截至今年3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43308万元,较年初净增5808万元,同比增加9826万元;投放各类贷款444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7939万元,较年初增加3800万元;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32万元,降了1.37个百分点;实现收入718万元,同比增加268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为推动天镇县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抓存款、降不良
提高利息收入
如何改变连年亏损的现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的重大问题。以理事长王正印为首的联社领导班子,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考察,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把组织存款、净压不良贷款,加大收息力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全县农村信用社以省联社“五讲五树五跨越”和市办“三创一提升”活动为契机,大打组织存款攻坚战。结合辖内实际,研究市场,找准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和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有利条件,坚持立足农村阵地,积极拓展城乡市场。各营业网点坚持使用“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十字文明用语,在员工中开展了爱社、爱岗、爱储蓄的“三爱教育”,在形象、语言和行动上坚持了“三服务、四主动、五讲”,树立了良好的信合企业形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项存款快速增长,截至3月底,存款余额达43308万元,较年初净增5808万元,占全年计划任务的72.6%。
在清收不良贷款方面。联社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做了进一步的澄清,并实行了清收责任制、与各级信用社签订了清收责任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清收力度。一是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帮助推销农产品,助推清收,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农副产品变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盘活了信用社不良贷款;截至3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共发放贷款760万元,支持132名农民经济人,为农民推销农产品26720吨,实现产品变现收入635万元,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52万元。二是对部分农户因欠收等原因形成的小额不良贷款,通过给予新的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使他们走出困境,增加收入,盘活沉贷。三是建立清收不良贷款的奖罚激励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在落实责任人的基础上,对不良贷款清收实行了“任务到人,分片包收”的清收责任制,把清收不良贷款任务的完成做为每个季度经营指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四是对有能力还贷、恶意拖欠的,通过依法起诉等手段进行清收,严厉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的行为。
利息收入方面,联社根据各信用社的资产质量、贷款余额,详细研究制定了全年收息计划,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考核信用社经营的一项重要指标,联社班子成员实行分片负责,这一举措,调动了全县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人人想办法抓清收,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措施,利息收入成倍增长。截至3月底,完成利息收入545万元,同比增加161万元,增幅达41.93%。
控费用、强核算
实现扭亏为盈
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加强财务核算,严格费用管理作为扭亏为盈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天镇联社认真贯彻执行省联社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年初就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社费用开支管理的通知》。要求信用社费用开支必须严格遵循“比例控制,限额管理,分项核定,定额审批”的制度,按照收支配比,先提后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的原则,合理调控各项费用开支。一是树立“成本核算严格化、资金运用合理化、经营效益最大化”经营意识,树立“节约立社、勤俭办社”的经营理念,做到了不该花的坚决不花,不该办的坚决不办,严格执行了以收定支、费用管理办法,全县农村信用社在增加收入和提高效益上动脑筋,想办法。二是完善了以县联社为单位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据省联社《统一核算实施办法》和市办安排,全面实行了“以收定支、费用配比,限额核定,超限额联社审批”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办法。核定了各社的收支配比率,在配比率内,核定各项费用开支限额,对超限额的开支上报联社审批,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杜绝了不合理的费用开支。三是狠抓增收节支,努力实现减亏增效。不折不扣地执行“以收定支”费用管理办法,要求各社对联社下达的指令性指标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坚决杜绝费用超限额,合理、合规地用好每一笔开支,一切费用开支必须上报联社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