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洪涝过后谨防水稻心腐病


  水稻心腐病即细菌性褐条病,因水稻感病后烂心而得名,由于早稻和中稻生长季节常遇规律性的暴雨,稻苗受淹和遭洪涝侵袭后,易诱发心腐病局部大流行而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并造成减产。

  主要症状:苗期染病,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严重时有恶臭味。成株期叶片染病,先在叶片基部中脉发病,初呈黄白色水渍状,后沿叶脉扩展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黄褐色至深褐色长条斑,感病组织变脆易折断,后全叶卷叶枯死。叶鞘染病,呈不规则形病斑块,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全部腐烂;心叶发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内,拔出时有腐臭味,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至淡黄色菌液溢出。孕穗期染病,穗早枯或有穗茎伸长,小穗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不饱满。

  发病特点:凡低洼受淹,或连日暴雨遭受洪涝侵袭的禾苗极易感病。一般稻苗受淹后3-8天开始表现发病症状。淹漫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发病愈重。此外,高温、高湿和阴雨天气均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长势嫩绿的禾苗和矮秆水稻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科学排灌,一方面要做好防范洪灾的预案,避免洪水淹没稻田。另一方面要合理灌溉,切忌深水灌溉。②做好稻种的消毒,催芽前用强氯精300-600倍液浸种,一般6-8小时;也可用l%石灰水,或50℃温水浸种20分钟。③销毁带菌稻草,切忌用带病稻草作覆盖物或扎秧把等,发阻断病菌直接侵染秧苗途径。④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平衡生育阶段氮磷钾“三要素”供给,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⑤加强洪灾的应急处置,一旦遭受洪水淹渍,应立即排水,并撒施石灰、草木灰等预防病害的发生;对发病田块,要迅速采取落水搁田,重施石灰等方法,促进稻根再生,防控病害扩展;秧田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大田期每亩用20%叶青双1000倍液加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l∶150的波尔多液50-60公斤喷雾(大田用药时可加入适量速效叶面肥,如尿素公斤或磷酸二氢钾100克等);当水稻新根出现时,要抓紧时间追施一定量速效氮肥,以促进稻株尽快恢复健康生长,减轻病害损失。 (古 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