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店、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据笔者了解,很多购物者仅仅将其狭隘理解为“塑料袋改免费为收费”,而没有让购物者认识到这是一种长远的环保举措;更没有体会到公民应去努力承担一部分环保命题下的社会责任;殊不知,限塑令的出台,更多的是一种提醒和告知,激发的应该是每个公民的自律精神和环保的责任意识。
在我国广大农村,农用地膜的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地膜,全国每年的消耗量达到350万吨以上,它们在土壤中不能自行分解和腐烂,在耕地中产生大量残留,致使土壤板结,机耕困难,影响种子发芽和作物根系生长,早已被人称之为“白色污染”。有人作过测定:每亩有残膜3.9公斤,可造成作物减产的幅度为玉米11-23%;蔬菜为14.6-59.1%;小麦为9-26%,对产量的危害已让人怵目惊心了。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集市贸易中的方便袋、食品包装袋、塑料餐具,充斥市场;一些中小学校的垃极坑里,堆积如山的各种塑料瓶、快餐面袋及一次性塑料饭盒,杂乱无章,气味难闻;田间地头,各式各样的塑料农药瓶,农药包装塑膜,也随处可见,有的堵塞渠道,有的丢落田埂;作物育苗时为建造苗棚所用的薄膜,一旦用到无法遮风避雨时,也被农民随手遗弃田间,成了白色垃圾中不可忽视的一员,这一切与新农村环境极不协调。
凡此种种,应该使人警醒。虽然限塑令中的“塑”并非指塑料农膜,但在全国限塑令执行后,对以塑料为主的农村各类污染,使农村已成为继城市之后产生白色污染的“第二方阵”,我们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消极等待国家制定《塑料废弃物管理条例》,还是举一反三,从限塑令中得到启示,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从基层做起,提高农民朋友的环保意识和道德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对塑料废弃物加以收集,建立统一的处理场所,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具体措施。看来,这也应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