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成都茶馆,可好?

夏 雨

  外地人一到被誉为“锦官城”的四川成都,就立即会发现这里有两大特色——“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

  居住在“天府之都”的人们,自古便养成了品茶的习俗,走在成都的闹市街头,常常可以听到有人以浓浓的川音说道:“走,坐茶铺子去”。据《成都大百科全书》记载,清末成都街巷516条,茶馆4543家;抗战前夕成都不足60万人,茶馆有599家;新中国成立前夕有茶馆500家左右;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如今各种各样的茶楼、茶园、茶坊、茶社、茶苑已急增至4000余家……

  成都人喜欢泡茶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茶馆还具有妙不可言的社会功能。茶馆内说书的、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小食品的穿梭般的往来,服务项目之多,是外地茶馆难以媲美的。还有许多成都人泡茶馆是为了“摆龙门阵”,不论过去认识与否,只要一进茶馆坐在一起,便成了“侃友”,龙门阵一摆就是几个小时。一些说书人,曲艺艺人也把茶馆当作演出的场所,在这里可以听川戏,听四川清音,茶馆也是川剧戏迷票友的聚会之地,他们常常会聚在茶馆里切磋技艺交流心得,集体演唱时,又经常会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打围鼓”一词即源于此。

  虽然时光流逝,但成都许多茶馆依然是保持着自己的老传统——仍旧是一水的矮桌、竹靠椅,依旧是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组成的茶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茶馆里的堂倌个个身怀绝技,茶馆生意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堂倌掺茶的技艺是否娴熟老到。成都的茶馆,只要茶客一进门,堂倌便会先声夺人,在高声迎客的同时,又是端椅子又是擦桌子,极为热情周到地为客人安排座位。待客人一坐稳,点出茶名之后,不大一会儿,堂倌便会用右手提来一个锃亮的紫铜壶,左手臂夹一摞茶具,只见挥手之间茶船子满桌子滚动绽出花来,霎时又一个个有条不紊、恰到好处地摇晃到每个客人面前定位。堂倌又会随之将已经装了茶叶的茶碗放在茶船之上,左手扣住茶盖贴住茶碗,右手提着茶壶,只见水壶凌空一收一放之间,热水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光,随之滴水不洒全部准确无误地注入茶碗之中。堂倌沏茶的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可谓独具一格妙趣横生,简直可以称之为一种艺术,这种掺茶技艺透着一股股浓浓的川味儿,令客人尚未饮茶便茶兴已浓。

  当然,成都的茶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时代的步伐,他们也在继承着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成都已经有不少豪华的茶楼取代了昔日简陋的茶铺,盖碗换成了玻璃杯,竹椅竹凳改成了沙发,电视机代替了说书人……出入高档茶楼的多为年轻人,边喝茶边听着轻音乐,如果在这里有人像泡老茶馆那样,一走进去便随意插进一桌就想跟人家摆龙门阵,那就很不受欢迎了。

  5月12日,四川汶川及周边发生大地震,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创伤。在此,谨轻轻问候:成都的茶馆,可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