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这座桥梁架得好!”
——山东莘县河店瓜果菌菜交易市场探析

  到今年7月,山东省莘县河店瓜果菌菜交易市场已成立了6周年,期间,共为农民推销各种瓜果菌菜4亿多斤,实现销售收入4.2亿多元,助农增收5600多万元。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到瓜农、客户都说:“交易市场这座桥梁架得好。”

  司机廖师傅告诉笔者:“我在这个市场运瓜菜4年多了,每年运输总量大概在100万斤左右,算是这里的老熟人了。只要把钱交到结算室,说明瓜菜的数量,就不用管了,保证4个小时内装车走人,并且质量好,份量足,价格合理。”他指着另外几辆汽车说,“这次我又带来了4个新客户。”

  莘县河店瓜果菌菜交易市场是2001年由河店供销合作社投资130万元兴建的,当时占地面积只有40多亩,建筑面积3890平方米,交易大棚4000平方米。经过6年的成功运作,现已发展为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鲁西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之一。目前,该市场拥有10多个省(市)50多个县(市)的400多家固定客户,每天进场交易的农民5000多人次,日均交易量50万斤,最高达90万斤以上,年销售瓜果菌菜总量过8000万斤。

  为确保市场的高效运营和良性发展,由镇党委、政府、供销社、工商所、派出所共同组成“市场管理委员会”、“市场治安办公室”、“对外联络办公室”、“车辆配货中心”等组织机构,实行电子监控,全部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监督;由莘县供销社负责交易市场的日常运营,由管委会和治安办公室负责交易市场的内外经营秩序;还制定了细致全面的市场管理、经纪人管理、取缔场外交易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建立了职工装卸队,设立了银行办事处等;在经营服务上实行统一电子过磅、统一结算付款、统一装卸服务、统一收费标准,切实保障买卖双方的人身、货物、车辆和财产安全;为了提升产品档次,设立了无公害“莘绿”牌精品香瓜交易区;为方便群众,市场还设立了生资超市、庄稼医院和农技咨询推广中心;并且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对进场交易的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免费提供服务,减轻了农民和客户双方的交易负担;市场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及时搜集和发布市场购销、价格等信息。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发挥市场的集散作用,河店供销社通过与120多名经纪人协商同意,并经县民政局批准,于2002年8月成立了河店经纪人协会,现已发展会员380多人。市场为每一位经纪人配备了一间交易洽谈室,规范了交易行为,提高了农民和经纪人的收入。

  通过对该市场的探访和剖析,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发展市场必须处理好“建”与“育”的关系。市场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从莘县河店瓜果菌菜交易市场6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内在的动因有四点:一是政策允许,政府支持,环境宽松;二是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品质优良。莘县作为“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瓜菜产量质量全国闻名;三是农民买卖愿望强烈,对大批量生产的瓜果菌菜有交易的要求和主动性;四是有区位优势且交通便利。正是在这些内因的基础上,再加上供销社发挥优势,精心操作,该市场才得以持续发展。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先有市、后有场的过程。

  其次,发展市场必须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发展市场必须着眼于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处理好生产与需求、农民与客户的利益关系,要从长远效益筹划,做到放水养鱼,而不是竭泽而渔。6年来,市场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四统一、四保障”的管理办法。

  莘县河店瓜果菌菜交易市场的成功运作使河店供销社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社,一跃而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基层社的排头兵。从2005年开始,河店供销社连续三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命名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的“双百强”基层供销社。

  (商朝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