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改革应该因地制宜
——访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都本伟
本报记者 蔡靓 通讯员 张宏伟

  “省联社改革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深化省联社改革必须要考虑我国特殊的国情。” 这是日前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讲话中提出的。的确,各省农信社改革环境不同,如果都按照一种模式“一刀切”,将带来很多问题。

  “农信社改革应该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路。”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都本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打造现代金融管理人才队伍

  “金融机构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引进高端人才,创建‘学习型’组织,才能打造现代金融管理人才队伍,提高核心竞争力。”

  都本伟告诉记者,针对辽宁省农信社员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员工素质:

  首先,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经面试和考核,聘任了15名省联社中层干部,所聘人员平均年龄41岁,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名,硕士7名。按照“公开考核方案、公开任职资格和条件、公开考核方法和程序、公开考察对象和内容、公开考察组人员”的“五公开”原则,重新调整配备了2个市联社、12个市办事处、77家县级联社的领导班子,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006年,经严格的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76名高管人员。招聘的层次之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辽宁省农信社的历年招聘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改善员工队伍结构,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从2006年开始,辽宁农信社已经连续两年有计划地面向社会,通过考试、考核,公开招聘了1800名大学生,与团省委联合组织接收了700名支持辽西北大学生志愿者。同时,制定了《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优化员工结构指导意见》,按照“有情置换”的原则,共优化员工3020人,其中劳动关系置换999人,内部退养1761人,自愿解除劳动关系78人,考试考核末位淘汰309人。并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全省业务岗位临时工进行了清理,考试合格者按新《劳动合同法》重新签订合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用工混乱问题。

  第三,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打造“学习型”组织。制定了《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十一五”培训规划》,省联社机关率先建立了学习制度,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学习了金融方面的知识;与北京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培训中心合作,对高管人员进行了培训;与辽宁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财经大学合作,开办了在职硕士研究生班,目前第一期已经开班;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了对口培训,先后选送培养人员近200人;此外还选送了9名干部赴美留学。同时,以专业培训为主,省、市、县三级均开展了大范围的学习培训,而且是逢学必考、逢训必考,确保了质量。据统计,省联社成立以来培训各类人员达2.5万多人次。 

  狠抓合规文化建设

  “操作风险是农信社第一大风险,行业不规范会带来很多问题,成为农信社前进的阻碍。改革期间更要严格处罚,狠抓案件治理。”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指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着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培养员工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辽宁省农信社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培育现代文化理念,实现农信社健康持续发展。

  都本伟说:“降低农信社的风险是必要之举,我们自成立省联社之初,按照把党的思想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建立和推行合规文化、家园文化和感恩文化。”他还向记者具体介绍了辽宁省联社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措施。

  从确立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理念入手,开展了内层企业文化即精神文化建设,鲜明地提出了“同生共赢”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并以“笃学、厚德、自强、济世”的传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使全省农信社50年以来首次有了鲜明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核心载体。

  从整章建制入手,开展了中层企业文化即制度文化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一制度体系得到了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高度肯定;我们从统一标识入手,开展了外层企业文化即物质文化建设,确立并统一了全省农信社标识、企业文化宣言,创办了全省农信社自己的杂志——《辽宁农村合作金融》等。

  同时,省联社通过加大稽核监督工作力度,加强稽核队伍建设,召开违规违纪人员公开处理大会,以违法案例为题材拍摄警示教育片,组织高管人员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措施,促进合规文化建设。

  三年来,辽宁省联社共处理各类违规违纪人员2930余人,其中对6起案件和4起违规违纪问题中的136名责任人进行了公开处理,收到了很好的震慑和教育作用。

  2007年,制定了《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暨落实银监会“文化培育起步年”工作方案》,鲜明地提出了要坚持审慎经营,构建合规文化。在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促进发展的意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各岗位员工按章办事、合规操作,建立全省农信社风险防范控制的长效机制,实现全省农信社的“长治久安”。

  今年,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结合辽宁省农信社实际,又制定了《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加强执行力建设活动方案》,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在全辖开展加强执行力建设活动,以解决银监会提出的“贯彻走调、执行走样、监督走神”问题,使全系统的合规文化建设得到更加有力的执行,从而达到全系统“思想理念更加统一,行动步调更加一致,管理能效更加提高”的目的。

  “十年四步走”已走完半程

  “‘十年四步走’符合辽宁省农信社的实际情况,与银监会后来提出的农信社改革发展要经历‘四棒接力’的思路不谋而合。”

  辽宁省政府在省联社成立时确定了“十年四步走”战略发展目标,第一步是以省联社开业揭牌为标志,为农信社改革试点的起步阶段;第二步是全面落实改革扶持政策阶段;第三步是以省为单位组建农村合作银行阶段;第四步是实现在省内达到中上游经营管理水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阶段。

  这一系列战略发展目标与银监会后来提出的农信社改革发展要经历“四棒接力”的思路不谋而合。都本伟表示,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全省农信社存贷款规模高速增长,不良贷款清收效果显著,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收入明显增加,经营费用有效控制,员工面貌焕然一新,企业形象明显好转,社会公信度大幅提升,支农力度明显增强,社会效益日益彰显,为实现后两步改革和发展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都本伟说:“这里需要提到的是,辽宁省农信社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在2002年末实际资不抵债244亿元、资本充足率-33.3%、历年亏损挂账119亿元、资产质量全国倒数第四的背景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坚信‘十年四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