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信合人都是农信社改革的亲历者,你们每一天的辛勤工作都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改革关乎你我、改革需要你我、改革改变你我。
你发现了改革中的什么问题?你希望解决哪些问题?“信合改革热线”——给信合人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
信合改革热线:010-63734464
E-mail:coop106@vip.sina..com
建立农信社农业贷款和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农信社长期担负着政策性金融任务,为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满足广大农户的需要,农信社网点分散、偏远;农业贷款与其他贷款相比,受自然条件、生产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大,承贷主体弱小、抗风险能力低,加上农业作为高风险弱质产业极少得到风险保障和补偿,农业产业风险最终转嫁给农信社;小企业盈利能力差,综合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导致农业贷款和小企业贷款风险聚集、管理成本高、收益低,这是造成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低、历史包袱沉重的主要原因,单靠农信社自身发展来进行消化,任务较为艰巨,也不利于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
因此,建议在减免有关税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农信社农业贷款、小企业贷款风险转移、分担和补偿机制,帮扶农信社减轻由于承担政策性金融任务所积累的包袱。一是对农信社发放的涉农贷款、小企业贷款建立风险补偿金,对农业贷款、小企业贷款风险给予补偿;二是大力发展专业担保公司,切实解决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的问题;三是对农业贷款、小企业贷款执行利息差额补贴,以此鼓励农信社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原则,减轻农民和小企业负担,切实解决资金的趋利性与农贷投入回报低的矛盾,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西读者 李锋
建议建立农业贷款的保障机制。例如,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具体办法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在地市级或县(市)一级,由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信贷担保基金,其余可在当地企业中募集,作为以工补农的渠道。盈利的信用社可把部分盈利用于认购担保基金。通过贷款担保基金,解决农民贷款条件不足的问题。 目前农业投入机制的致命弱点之一是缺乏投入补偿机制,通常是投入高、产出低,这与农业的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特征密切相关。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都较低,农业的自我积累功能低下,积累效益差,造成投入的资金不能较快地形成投资收益,信贷投入的积极性遭到打击。由于投入补偿机制缺乏,尽管有政策约束,也容易造成资金对农业的“假投入”。因此,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制度,维护农村资金完整性,调动信贷投入主体积极性,保证农业投资连续性、有效性,降低投资的风险,使有些项目贷款的回报率能够基本达到全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
——辽宁读者 张明亮
目前农村信贷保险保障机制急需建立。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完成。首先,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对于风险较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应由政府牵头,建立农业保险风险补偿基金。其次,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农业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实行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村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应积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第三建立农村担保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担保机构进入农村信贷领域,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分散农村信贷资金风险,既为农户和中小企业开辟多种抵押担保形式,又保证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和必要的效益。
——河北读者 魏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