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农期望籽棉3.8—4.0元/斤

本报记者 吉宝飞

  编者按:往年,8月初新棉便开始陆续上市。由于今年的节气比去年晚些,所以距离新棉上市也仅有一个月。每年,收购市场都会因为价格不合适,出现棉农与收购企业的僵持对峙局面。长时间的僵持,损耗了棉花质量,空闲了棉花收购企业设备,对双方都是损失。为了保证市场稳定运行,棉花收购期间往往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密集发布期,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依据之一就是保护棉农利益。本报记者近日对棉农的市场预期做了采访,希望本文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制订政策和相关企业确定收购价格提供有益参考。 

  新棉上市时间在靠近,也拉近了棉农对棉价期盼的距离。从目前看,由于今年雨水比较充足,山东、河北等地棉花长势都比较好,增加了棉农丰收的信心。在距离新棉上市的一个多月里,天气变化异常重要,虽然是否丰收还言时过早,但每个棉农已经开始盘算新棉上市价格,他们心里都装着一本自己的账本。

  成本投入增长约1/3

  去年以来,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已是众所周知,对此,棉农有切身感触。农资产品涨价给棉农带来了压力。

  “今年尿素1.2元/斤,打盲椿象的药每瓶10元,分别比去年涨了0.9元/斤和每瓶两元。”河北深州市前么头村崔家村棉农卿芳说。目前棉花处于生蕾期,长势挺好,估计9月初采摘。她向记者算计,棉花太费功夫,7天就要打一次药,她种了3亩棉花,7天就需要一包农药,每亩追肥需要20—30元。总共算计下来,不算人工费,今年每亩棉花种植成本要比去年多投入约1/3。她粗略估计,若除去人工成本,去年每亩棉花投入成本240—250元,今年则要多投入80元,种植成本费用上升到320元。在这种植成本中,因为国家实行的棉种补贴,还降低了棉种费用,原本18元一斤的棉种现在只需3元。

  山东济南商河县怀仁镇李辉芝村棉农李西远、河北景县棉农郭安县和卿芳有着一样的感受。不同的是,因为商河县不是国家良种补贴县,所以种植成本要比其他享有良种补贴政策的棉田高。李西远介绍,因为肥料、农药都涨价,不算人工费用,今年每亩棉花种植成本约为500元。河北景县是全国植棉大县,郭安县感叹今年化肥每袋涨了四五十元。

  种植成本大幅上涨,让棉农感到了压力,也正因为此,他们对今年新棉价格预期普遍高于去年。

  价格预期高于去年

  炎炎夏日,棉农正精心培育着棉花。由于化肥农药等成本原料价格的上升,棉农怀揣了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对今年新棉价格的期望都高于去年。

  由于对去年籽棉价格比较满意,李西远将去年的4亩棉田增加到了今年的7亩,但是,今年农资价格的上涨让他担忧起来。他说:“今年的种植成本涨了很多,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卖就不合适。”去年他的棉花是在采摘后不久就以3.25元/斤的价格卖出,每亩棉花约产600斤籽棉,收入1200—1300元,其中不计算人工费用。

  鉴于上,他对今年籽棉的期望价格是3.8元/斤。他说,如果少了3.8元/斤就很不划算,明年将减少种植面积。

  与李西远不同,卿芳今年共种了3亩棉花,去年是10亩,今年比去年减少了7亩。虽然有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但种植棉花的经济效益仍比不上小麦和玉米,这是卿芳大幅减少今年棉花种植面积的主要原因。她说,今年他们村都减少了棉花种植面积,种植最大的一户才5亩。她认为,今年籽棉价格4元/斤比较合理。

  去年,她的籽棉销售价格在3.3—3.5元/斤。这个价格虽然已经不低,但是,与种植小麦和玉米她仍感觉不划算,每亩棉花的收入也就1000多点,而所耗费的功夫都无法计算。所以,今年农资价格上涨后,她期待的籽棉上市价格比李西远高。

  “不算人工费用,一亩地能净落1000多块就行了。”郭安县说,自结婚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种棉花也种了30多年,种棉花的收入已经并不十分重要,只要能赚点就行,这么多年来,在棉花身上她倾注了很多感情。正是对棉花有了感情,不论是她去年的籽棉销售价格,还是今年籽棉预期价格都不高,她这两年所种植的棉花面积也没有变化。

  她说,去年,籽棉分两次卖完,第一次是刚采摘的时候,买了1300多斤,价格为2.8元/斤;第二次,约在阴历11月份,3.1—3.2元/斤卖掉15000多斤。她认为,由于农资费用大幅上涨,今年籽棉价格一定要比去年高。

  农资费用上涨,导致棉花种植成本上升,是被采访棉农提升新年度籽棉销售价格的共同依据。众所周知,棉花是最费时费力的作物,而对于人工费用,棉农都因无法计算而忽略不计。最后,他们给记者算计下来,对一亩棉花的净收入期望在1000元以上。如果一家有4亩棉花,按1200元/吨的净收入,种植期从3月—8月算,收入也仅仅为4800元,平均月收入为800元。月均收入800元的数字看起来对棉农好像还凑合,但是这其中并没有计算人工费用,如果再加上人工费用,棉农对每亩净收入1000元以上的期望是否过高,一目了然。

  距离新棉上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虽然后期天气是否晴朗,棉花能否丰收,还是个未知数,但棉农心里的新棉价格账已经清清楚楚。我们期望,结合棉农的心理预期,不论是棉花收购企业还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让今年籽棉价格有一个合理的价位,既可以保护棉农的利益,又不至于过分抬高收购企业成本,从而大幅抬高棉花价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