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棉花半数质量不佳,河南对外索赔66.5万美元。河南进口的棉花8成以上存在“缺斤短两”等问题,这些棉花主要来自美国等7个国家。据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消息,上半年,河南省共进口棉花67批,共计18369吨,货值2727万美元。检验结果显示,67批进口棉花中有34批不同程度地存在品质问题,约占总批次的51%;有58批存在重量不足,约占总批次的87%。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每批进口棉花“缺斤短两”情况不是很严重,因多数批次存在品质和重量不足的情况,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外出证共索赔了66.5万美元,占进口货物总值的2.4%。
山东菏泽成立棉花机械化植保服务队。棉花生产进入关键时期,近日菏泽市农机局驻巨野县大谢集镇村工作组帮助所包镇村成立5个棉花机械化植保服务队,并赠送32台喷雾机。该市农机局驻巨野县大谢集镇工作组在调查中发现,该镇棉花种植面积较大,而棉花植保机械化一直是该镇棉花生产的薄弱环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农机局驻镇村工作组决定帮助所包村成立棉花机械化植保服务队,开展社会化服务。7月12日,市农机局在巨野县大谢集镇举行了棉花机械化植保服务队成立暨赠机仪式。棉花机械化值保服务队成立以后,将开展社会化服务,全村棉花植保与服务队签订合同,统一喷药、统一收费、统一服务,将彻底改变一家一户搞病虫害防治的历史,大幅度提高棉花植保机械化水平。此举受到了所包村镇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
17年来河南省服装出口首次出现大幅度下滑。因为国际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河南省服装出口企业遭受重创,17年来河南省服装出口首次出现大幅度下滑。据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统计显示,2008年1—6月河南省共出口服装1092批、1290万件,出口额4470万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批次、数量、出口额分别下降2.24%,15.24%、12.28%。
义乌无缝服装科研中心成功开发无缝牛仔。浙江义乌无缝服装科技研究中心成功开发的无缝牛仔系列产品今年问世,不久将投入批量生产与销售。据介绍,目前,这个中心已经成功开发出4种新型面料,适应了无缝服装新产品生产需要。此外,他们正在组织力量将无缝美体束身内衣提升为舒适分段压力无缝内衣。作为“中国无缝针织服装名城”的义乌市,现有无缝针织服装生产企业200余家,各类生产设备3万多台,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提花针织机5000余台,产量占全球的25%左右,原来的无缝服装产品主要是无缝美体束身内衣。近年来,义乌市无缝服装行业协会积极研究市场动态,致力于新产品开发研究,全力开发休闲、时尚、运动、美体四大系列的无缝服装产品,以改变无缝服装只能生产内衣的单一产品结构现状。
中国棉纺织名城花落夏津。近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夏津县“中国棉纺织名城”荣誉称号。这是该县继去年10月获得山东省棉纺织名城后的又一殊荣。夏津县常年植棉65万亩,总产120万担,稳居全国棉花生产县十强行列,是国家级优质棉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该县纺织企业达到140家,纺织能力达到200万纱锭。近年来,该县狠抓纺织产品质量,全县54家棉纺企业建立了科研中心,20多家企业同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县年投入研发资金5000万元以上。
库尔勒将建成新疆第一座国家级棉花储备库。据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库尔勒将建成新疆第一座国家级棉花储备库,预计200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已正式批复了该项目初步设计。根据规划,库尔勒中央直属棉花中转储备库建设地点位于库尔勒火车西站东侧、乌喀(乌鲁木齐-喀什)公路南侧,库区占地面积约355亩。建设规模为新建棉花储备仓容1.25万吨、棉花中转能力为每年15万吨。该项目总投资为4310万元人民币,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投资计划将于年内下达,预计200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专家表示,通过实施棉花的就地储备,将有效地调节新疆棉花生产、购销和市场价格,在促进当地棉花现代物流发展和棉花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近期阴雨日数较多,棉花蕾铃脱落。从6月中旬开始,山东省春棉陆续进入了现蕾期。花铃期是棉花的需水高峰期,也是棉花蕾铃脱落最严重的时期。近期,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多雷雨或阵雨天气,阴雨日数较多,田间遮蔽程度大,棉田中下部光照减少,营养物质积累较少,造成下部蕾铃养分不足易脱落;另外高温高湿使得病虫危害加重,如果喷药过多、浓度过高也会增加蕾铃脱落。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