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7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鉴赏明清南方民俗木雕


  明清以来在我国南方的大多数地区极其盛行木刻雕像,以湖南、四川、贵州、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最具特色,而每个地区的木雕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些保存至今的木雕品种之多,存世量之大,寓意之丰富,可以说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大宝藏。但是多年来人们的目光太多地放在字画、瓷器、玉器等热门藏品之上,而忽视了对民间木雕的研究和重视,对此国外藏家比国内藏家省悟得要早些。十多年前便有许多国外的古玩爱好者在北京潘家园、吕家营等地收集南方民俗木雕,甚至有些外国人一眼就能判断出木雕的出处,并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出产地,此种现象应该引起国内藏家的注意。

  目前在一些古玩市场常见的民俗木雕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偶尔也能见到元代的,主要品种有文财神、武财神、药王像、土地神、关公、佛像、祖宗像、道教人物、乐舞杂技等,一般陈列于厅堂、祠堂、佛堂里,有的属于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据了解,目前有些收藏者虽然喜欢这些精美的民俗木雕,但苦于分不清新老,总担心买了新的而不敢涉足。笔者收藏民俗木雕多年,对明清南方各地的木雕风格略知一二,现对其鉴赏与投资谈些体会。

  鉴定一件木雕是否年份老,首先看质地。如果是老件,它的木质早已干透,不会有湿气,因为制作时就做了烘干处理。大多数南方木雕是用楠木、柏木、松木、黄杨木、樟木、檀香木等木料雕成,其底部由于年份较长,大多数有虫蚀和腐蚀风化等痕迹,用肉眼很容易判断,而仿制品的木质较湿,作旧的痕迹明显。

  其次,看刀工。老的木雕刀法简洁明快,线条流畅,过渡自然圆润。古代民间艺术家大多都是虔诚的信徒,他们在构思一件作品时往往下很大的工夫,对作品的制作也非常认真、严肃,我们不难从传世雕件中看出来。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概念,只是用心地把雕像做好,所以技法往往很成熟、干练,有些艺人一生甚至几代人都做这一项事情,而今人仿古大多是急功近利,内心浮躁,做出的作品即便形似但缺乏神韵,远不如古代艺人作品之美感。

  再就是看皮壳或包浆。南方民间木刻雕像外层多数上漆加彩,有的刷金抹银。一是为了雕像的外在美,还能起到防腐耐用的目的。古人在制作过程中用料非常讲究,有的木雕雕刻完后,再加工打磨,还用药材蒸熏,反复多次阴干,使中药浸入,不致遭到虫蚀,继而再上色加彩。所以今人收藏的大多数明清描彩木雕中,其色彩鲜艳亮丽,几百年至今不变,显然是矿物颜料才有如此功效。木雕上的金漆更是独特,许多上金木雕至今品相保存完好,金光闪闪,十分迷人。这些工艺许多已失传,今天的人是很难仿制的。

  明白了以上三点,就很容易判断一件民俗木雕的新旧。南方民俗木雕存世量相对较大,品种多,精品多,相对容易鉴定,极具收藏价值与潜力。五六年前一尊刷金加彩的中等大小的木雕佛像不过几百元,而今一尊品相稍好的则要几千元或几万元,而且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近几年国内外的拍卖市场上也开始上拍民俗木雕,价格都拍得不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该项收藏的领域。

  (雅文)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