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8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保安全就是为奥运加油
——各地企业奥运会期间狠抓安全生产工作
本报记者 王凯山

  为确保奥运期间安全生产,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袁庄煤矿2800多名职工郑重承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自主管理,以多出安全煤的优异成绩为北京奥运加油,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图为袁庄煤矿采煤一区三队全体职工在入井前进行安全宣誓。谢正义 李杰 摄

  正在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全国人民瞩目的目光。对于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厂矿企业,奥运期间他们是怎样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开展好生产工作的?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部门。

  山东兖矿集团:消除隐患促生产

  “奥运会期间,安全生产乃重中之重。”山东兖矿安全生产负责人王邓钢开门见山。

  作为以煤炭、煤化工、机械加工和煤电铝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山东兖矿集团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消除安全隐患为工作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从7月底至今,在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这个拥有3万井下职工的集团,未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事故。

  记者当天上午试图电话采访该矿安全生产负责人王登刚,一直没有接通。他下午回电告诉记者,上午正在下矿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工作。据他介绍,集团领导每天都要带队开展检查,并且坚持不定时、不定地点、不通知对方的“三不定”原则。在抓隐患的过程中,每天都能查出大小隐患上百处,有效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矿上年轻人多、并且爱好体育、关心奥运比赛进程的特点,兖矿集团专门安排在井口、食堂甚至澡堂安放了电视,以便大家随时关注比赛进程,了解比赛成绩。同时,他们又给工人们专门开会提醒大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不要再惦记赛事,在安全生产结束后再专心欣赏比赛。

  此外他们还专门组织孩子给爸爸“提一个安全醒”的家庭活动,并发动党政工团各部门做好职工工作,确保奥运会期间各项生产在安全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安全基础在班组

  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公司的网页上,关于奥运的信息并没有及时更新,仍然停留在奥运圣火在山西传递的一些相关报道上。但是关于奥运期间,集团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实行的相关报道却得到了及时更新。

  该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人王爱军告诉记者,奥运会举办期间,网站上的内容更替正反映了安全生产一直是公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安全的工作重心要放在班组,具体怎么抓?相关部门要检查、要考核。公司领导过去一直实行带班值班,全力服务安全生产。在这个特殊时期,制度得到了更好的贯彻与执行。他进一步介绍,企业负责人坚持走下去,实行分级管理、分层次把关。集团所属各单位充分利用了班组班前班后会,把奥运期间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传达到了班组、传达到了个人,让每位职工引起高度重视,各单位领导都按时参加了班前班后会。安全管理部门对此落实情况开展了重点检查。

  王爱军最后表示,“保奥运安全要落到实处,从班组抓起,就抓到了关键点。安全生产不出事故是工作重点和底线,保安全,就是为奥运会加油。”

  河北石家庄钢铁集团:强化日常的安全工作

  在石家庄钢铁集团安全环卫部副部长曹秀海看来,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并不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转:工人正常的八小时上班,工厂钢材产量仍然按照原计划执行,唯一让大家感到不同的是,私下里大家谈得更多的就是奥运赛事。

  “由于我们企业平时都制定了详尽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奖惩方法,甚至以前针对体育赛事出台了具体措施。我们只需要强化这些举措即可。”曹秀海认为,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钢集团一直都将安全生产教育融入于日常的安全工作当中。企业不会利用突击的形式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而是针对日常工作之需进行相应的指导。

  以体育赛事为例,他们针对历届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举办期间工人们的表现以及需求,多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即在生产之余给职工们创造条件充分欣赏赛事,并开展相关比赛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但是在班前工作会、调度会上将有针对性的强调安全生产,提倡休息与观赛的合理安排,并以历史上出现的反面例子教育职工。多年实践看来,效果显著。

  “这些曾经的方法已经在这次奥运会期间派上了用场。”曹秀海介绍,企业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过程中,一直不遗余力。奥运期间,集团领导针对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门的分片包干,安全生产部门将现有的安全规章制度及有效方法进行了梳理,并采取强化措施予以施行。

  “我们根据过去的管理经验,以及如今采取的各项日常措施来判断,北京奥运会期间集团公司的各项生产计划将会在安全的氛围下保质保量完成。”曹秀海信心十足的告诉记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