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些棉花企业反映,近日不仅仓库中的新疆棉销售非常缓慢,地产棉的报价和实际成交价也相差较大,棉企和棉纺厂的分岐加大,地产三级棉的报价虽还在13500—13600元/吨,但棉纺厂的接货意愿已经降到13100元/吨左右。河北和河南两家各存3000吨和1200吨的棉企业表示,即使13000—13100元/吨现在也没有买家,有的棉纺厂报出13100的价格后,要么质量不合适、运输距离远等理由拒绝提货,要么就明确提出13100元/吨,另加1至3个月的账期,棉花企业想甩都甩不出去。某棉麻公司表示,该公司1500吨皮棉6月份同附近的几个中小棉纺厂签订了购销合同,地产三级棉13600—13700元/吨仓库自提,但随着期货和撮合盘面价格的大幅下跌,直至与现货倒挂,这些棉纺厂纷纷撕毁合同,再三催促也不到仓库提走棉花,有的则表示那几万块订金不要了,还是到电子盘上接货划算。
部分棉企认为,棉纺厂的资金状况普遍比去年同期还要差,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上调2%并不能解决用棉企业的根本困难。而三季度我国PPI的涨幅又可能达到10%,下半年国家“救市”的可能性并不大,所谓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将难以形成大的利好,因此2008/2009年度籽棉收购将非常谨慎,棉农的预期同轧花厂的底线,轧花厂的加工成本同棉纺厂的接受价格激烈冲突。如果加工厂顶不住压力,籽棉接连追高开秤收购,那2008/2009年度还可能出现轧花厂、流通企业双亏损的局面。如果加工企业扛住了压力,那么相对弱势的棉农就将成为牺牲品,籽棉价格不仅到不了3.50元/斤,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徘徊在2.80—3.0元/斤之间,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赢的机会并不大。棉企表示,一、棉籽价格肯定难以达到去年的高度,1.10—1.30/斤是其运行的厢体,而棉短绒的价格也滑落2500元/吨以上;二、又一批棉花流通企业被“涮”出了局,现在是“数朝被蛇咬,年年怕井绳”,农发行给贷款也未必敢用,轧花厂很可能要直接面对棉纺厂;三是在中小棉纺厂纷纷停产、减产,棉花企业处于亏损和仅赚取加工费用的前提下,风险必将传导给上游棉农,其收益呈现下降也很正常。
(辛 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