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首个茶叶地方强制性标准《茶叶标识要求》在广州执行受阻
地方标准执行难

张晓华

  8月,在广州市《茶叶标识要求》实施满4周年之际,在广州市部分茶叶市场,这一标准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据海关统计显示,广东口岸上半年茶叶出口乏力,绿色壁垒的持续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市场自律和行业监管成为摆在广州茶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知道也不需要”

  2004年8月1日,广州第一个与茶叶相关的地方强制性标准《茶叶标识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正式实施,但4年过去l了,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显然并不乐观。

  笔者日前走访了中国南部茶叶批发集散地、位于广州芳村的南方茶叶市场和芳村茶业城,发现多半茶商对此标准仍一知半解。

  “我们做的是食品,当然是安全的”,面对笔者就其店面散装茶叶无标识如何保证质量的提问时,南方茶叶市场一店主理直气壮地回答,“不知道这个《要求》,也不需要。”在店铺里,笔者看到地面和货柜上的茶叶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用麻袋或瓷缸展示的散装茶叶占了大半个店面。

  当被问及是否了解《要求》时,南方茶叶市场中心馆首层一位工作人员先是表示,自身产品有贴QS标识,但对此并不十分清楚。南方茶叶市场中心馆B馆的一位店主坦言,散装茶一般没有统一标识,至于等级、产地、保质期等情况,只有消费者问起才会提及。

  “100块钱能买大把标识”

  南方茶叶市场洞企石街一位店主告诉笔者,在实行QS认证之前的很多茶叶都不知道生产日期,而对于没有标识的散装茶,贴不贴都没问题。“如果一定要贴,100块钱能买大把这样的标识,想怎么写都行。”一店主称。笔者了解到,作为“国家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在发展之初就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五个重点扶持发展市场之一的南方茶叶市场有近千个批发零售商,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年交易额达15亿元。但即使是这样规模的市场,没有标识的散装茶仍大量存在。而芳村茶业城也是同样状况。经营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茶业城,盛放散装茶的器皿上的标贴往往只有手写的品名和价格信息。

  “协会对散装茶叶很无奈”

  笔者了解到,为规范广州茶叶产品标识,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4年6月8日提出和起草了《要求》,并从当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求》适用于各类茶叶,规定了茶叶的标识标注内容要求和标识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在售卖前就包装好的还是在售卖现场包装的茶叶,都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原料产地、包装日期、质量等级、标准号。标识上的茶叶经销者应是承担茶叶质量责任的经销者。有关人士称,该规定与质量和安全卫生体系建设紧密相关。

  然而时隔4年,该项法规显然并未达预期目的。对此,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张黎明表示,包装茶叶已严格实行QS认证,茶叶产地、生产日期、等级等信息都要求规范标识。散装茶叶现只能从生产厂商的生产许可方面把关。“销售商对国家法规的理解和执行还不到位,相关部门会加强执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其亦坦言,协会对于散装茶叶很无奈,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的准入许可已经完成。至于谁来监管的问题,要联合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我们市场一直在执行政府的规定。”广州市南方茶叶商会会长陈国昌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