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8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装纺织业整合难行

姜欣蔚

  一般来说,行业调整往往意味着整合将临,尤其对于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此时小企业往往身处困境,资产价格较低,给龙头企业提供低价购买的机会;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被整合也比直接破产要好。然而,服装纺织业似属例外。虽然目前服装纺织类企业困难重重,但是调查发现,各纺织业或服装业巨头却无意整合,他们更愿意将精力和资金投放在诸如品牌塑造、渠道建设或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上。

  纺织企业缺乏扩张热情

  虽然目前国内服装纺织业诉苦声一片,但是我们看到技术水平领先、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仍然比较从容。在近期实地调研时,平安证券分析师区志航发现,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降价声潮中,报喜鸟近期部分产品却提价5%,显示出较强的议价能力。

  对濒临破产的纺织企业来说,若能被报喜鸟这样的企业收购无异于实现救赎。作为纺织业下游企业,报喜鸟并不自己生产原料,而是全部依靠采购,目前,纺织业处于调整期,整合成本比较低,正是其打通上游产业链的好机会。

  然而,报喜鸟董事长秘书方小波却说,目前主要精力放在稳固渠道和建立营销网点上,并没有收购上游纺织生产企业的计划。他也指出,服装纺织业整合的目标一般是下游,只有将下游做大做强,此类企业才能更加强势。

  多位分析师也表示,服装纺织业行业出现大规模整合的可能性依然很小。浙江绍兴一家纺织企业外贸部负责人也证实,当地纺织企业濒临破产或者已告倒闭者皆有,但是一直没有听说有哪家被整合。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助理李质仙表示,纺织业鲜有大规模特别是跨地域的收购案例,与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有关。收购特别是跨地区收购,往往面临目标企业的人员安置问题,一旦处理不慎很容易引发棘手的劳动纠纷问题,所以业内大企业在整合时会显得比较谨慎。

  另外,行业产能过剩及资金链紧张,使得整合显得似乎更是多此一举。 

  “目前整个纺织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加上大企业受累,宏观调控资金链也比较紧张,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整合都显得动力不足。”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认为。

  在汪前进看来,大纺织企业规模扩张早已完成,在当前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更不会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选择在此时兼并对手,看上去价格比较便宜,实际上等于主动增加经营风险。

  “破产边缘的中小纺织企业尽管价格便宜,但是设备落后、产品议价能力差,很难引起大企业的兴趣。纺织企业一般对下游的服装类企业比较感兴趣,对吞并不属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动力不大。只有少数有一定品牌、渠道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才有机会纳入龙头企业的整合目标。”区志航表示。

  多元化抑或专注渠道建设

  同纺织企业类似,服装企业整合的方向也在下游。汪前进表示,目前服装企业竞争的胜负手不外乎品牌和渠道。去年10月,七匹狼增发2285万股,目的即为销售网络升级,以争取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服装业对上游纺织业不感兴趣的逻辑并不复杂:面料供应商供过于求,恶性竞争导致整体议价能力差,收购反而不如直接采购或者委托加工更划算。除非纺织业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否则服装企业价格谈判中的强势地位难以改变。

  “未来两到三年,纺织业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汪前进表示。汪认为,纺织企业优胜劣汰是一个渐进过程,并没有纺织企业成批、集中倒闭的情况发生,这也是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的目的之一。

  方小波也认为,服装企业无须为上游纺织企业谈判能力增强担心,“纺织业进入门槛并不高,需求增加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入,供求逆转的假设变成现实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以来,受股市再融资受限和银行信贷收紧等不利因素影响,即便服装业中的龙头企业现金流亦不宽松。七匹狼今年半年报显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合计为-3752.5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7.35%。“资金并不宽裕的背景下,既然整合效应比较差,大企业往往倾向于把有限资金用于拓展渠道、增加美誉度等刀刃上。”区志航表示。

  部分服装纺织类大企业相较行业内整合,更倾向于跳出行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此前,服装纺织企业多有涉足房地产、股权投资等领域,现在更是呈现出一种投资多元化的趋势,其触角甚至伸至造船业、有色金属等行业。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为1003.6亿美元,同比增长7.67%,出口增幅为多年来最低水平,并继续呈现放缓迹象。如此不利的前景再加上潜在救赎者缺乏兴趣,那些既无品牌、渠道,又无技术门槛的中小纺企难道仅剩破产关门一条路了吗?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