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二分”飘香京城


  奥运会期间,中外宾客在观看各场馆比赛项目之余,饱览北京风光名胜古迹,感受京风京韵京情。

  最近如果您在前门西大街老舍茶馆门前,看到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一条长长的队伍在茶馆门前蜿蜒,您可千万别吃惊。人们不是在排队购买“奇货”,大家只是想喝上一碗“二分钱”的大碗茶。

  驻足茶馆门前,黄底红字绿边的大碗茶幌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璀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惹人注目。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说,她年轻的时候常常路过前门,喝过大碗茶,今天特地带孩子来感受一下。她说,端起蓝瓷大海碗,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老北京的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

  另一位年轻的女士是陪从辽宁来的父母到老舍茶馆听戏的。她说以前听说过大碗茶,在电视上见过,就是从没有喝过,但是知道这是老北京文化的一种代表。

  在排队喝茶的人群中,不仅有国内宾客,还有国际友人。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名叫庄琳(音译)的女士说,我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去年和我的儿子一起来过,今天是带我澳大利亚的朋友来。这个茶非常棒,很好喝。我觉得这非常好,澳大利亚没有这样的场所,今天晚上我们还要来这里看演出。

  还有四位从比利时来参加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也来到茶摊前喝茶。他们说,早上去饭店路过这条街,闻到了大碗茶香,非常喜欢,所以下午又特意返回来,就是为了喝上一碗茶水。

  据现场服务人员介绍,从8月3号到17号15天时间,大碗茶摊接待量已经突破3万人次,日接待量最高达到3000人次。由于顾客很多,大碗茶摊的营业时间已经从原来的每天早10点到晚3点半,改为到晚4点半,而且增加了服务人员的数量;但还是不能满足游人的需求,有的顾客晚上七点还特地过来,就是想喝一碗大碗茶。

  老舍茶馆大碗茶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当年,尹盛喜先生也就是大碗茶创始人、老舍茶馆的前任总经理,为了解决返程知青的就业问题,敢为人先,扔掉大栅栏办事处干部的铁饭碗,在前门箭楼西摆设茶摊,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既解决了知青就业问题,又解决了游人喝水的问题。这个举动在当时轰动一时,大碗茶成为北京一景,甚至还有人专门为此写了一首歌《前门情思大碗茶》。

  斗转星移,30年过去了,老尹总已经驾鹤西去,原来简陋的小茶摊早已经变成了闻名中外的大茶馆,可是这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依旧保留到现在,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位福建来的老大爷就问工作人员“以前卖二分钱,现在为什么还卖二分钱呀?”对于这个问题,尹智君总经理很早就做出了回答,她说“茉莉花茶是老北京人最爱喝的饮品,‘大碗茶’是北京平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既是至今保留大碗茶摊的一个原因,也是通过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回报社会,尽我们一点社会责任,同时更是要以此教育年轻的职工,记住老一代创业者的艰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企业增光添彩。”

  看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茶摊前喝茶歇脚、照相留念,谈论着大碗茶的变迁,您就知道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茶摊、一道风景,更是一处北京民俗文化的地标。

  (张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