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8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融入农业产业化“大经济圈”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农合联探索合作经济之路纪实
本报记者 郭未名

  河北省丰宁供销社,这个曾经有26个基层社全部停产、1500余名职工下岗待业、4个直属公司相继破产、2个直属公司被银行拍卖、身负1.9亿元银行债务、200万元社员股金包袱的县级社,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摆脱困境,成长为河北省供销社系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供销合作社根在农村,质在合作,只有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联合起来闯市场,才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调任丰宁县供销社主任的梁天峰如是说。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逐步调整和农民市场意识的增强,农民迫切需要一个合作经济组织帮他们解决政府部门不好办、办不好,单家独户办不到、办不了的问题。由零星农户的小打小闹到优势产业的规模发展,由坐等商户上门到有组织地挺进市场,合作经济组织在广阔的天地里进发出生机与活力。

  蔬菜进社     草药入会

  坝上地区农民种植蔬菜面积在逐年增加,但技术含量低,产品销路不畅,农民急需有一个能为他们提供产销服务的组织,丰宁县供销社适时地将地处坝上的鱼儿山供销社改造成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不仅通过建设交易市场、修建恒温库疏通了销售渠道,扩大了产品销售,而且通过科技服务增加了细菜品种,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产量和销售量。2007年专业合作社蔬菜交易市场销售蔬菜7500万元,平均菜价每公斤比建交易市场前提高6毛钱。

  丰宁是中草药种植适宜区,近几年,全县农民陆续利用荒地种上了中草药,但因缺乏技术指导和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不了解,使这项本应很有发展前景的“阳光产业”却难以形成规模。为促使其种植面积、产量形成规模,产品销售有市场,县农合联因业制宜,组建了中药材种植协会。协会成立后,先后与安徽亳州、同仁堂北方药业公司、北京天惠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在全县21个乡、镇组织2000多户农民发展甘草、黄芩、芦巴子、板兰根、草红花等各种中草药种植,面积达13000亩,产值超过亿元。

  双层合作     抵御风险

  由县社牵头兴办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双层合作机制,完善了内部分配机制。首先由县社和五名投资人共同投资建起了种植面积2000亩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总投资额380万元,实行全机械化作业,组织股份合作制,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按各股东投资额分配盈利,承担亏损。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85户农民入社。对入社农户实行统一对外签订销售合同,统一下达生产计划,统一调运种籽,统一供应化肥、农药,统一进行科技指导,统一组织销售,分户进行结算,专业社只按销售额收取少量的服务费用。这种双层合作形式、分户利益分配机制,不仅降低了入社农户的费用,同时也降低了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风险。

  主动参与才是动力    

  合作社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让农民眼见为实,再加上县社在全县农村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了全县农民自己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找到县农合联,要求帮助、指导他们兴办专业合作社。

  黄旗镇潮河源村党支部书记刘晓祥在县社指导下,依据本村自然优势,与8户村民共同投资入股56.8万元建起了祥源养鸭专业合作社,带动100户村民开始了养鸭业。建养鸭大棚22个,年出栏成品鸭50万只,养殖户年纯收入达100万元,户均l万元,并将此项产业延伸到了南关、选营、西官营三个乡。为保证产品有稳定可靠的销路,他们与北京顺义区的一家公司洽谈,签订了产品销售、防疫灭病、技术服务协议。2008年又投资75万元建成年产鸭饲料1万吨的饲料厂。同时,刘晓祥又针对市场需求,利用当地天然的水土资源优势和农民种植谷子的传统生产项目,引导农民组建了“绿禾源谷子产销专业合作社”,在保持黄旗小米独特风味的基础上,从改良谷子品种入手,引进“张杂谷五号”谷种,种植了1000亩。由于提高了单产量,每亩比传统品种增收800—1000元。并建成粮食加工厂一处,申请注册了“潮源”小米商标,形成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万胜永乡下洼子村养羊大户王常尧早在1996年就在县畜牧局的帮助下引进德国“美丽奴”基础母羊,对本地羊进行改良,但因规模小,始终打不开市场。2007年他在县农合联的指导帮助下,牵头兴办了“德利养羊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6户,存栏羊5200只,他们改良的“美丽奴”羊已发展到坝上及周边地区。

  农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合作是本质,专业是依托,只有使广大农民充分意识到合作经营、规模发展才能占有市场份额、增加收入,从而自愿联合、主动合作,才能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

  几年来,丰宁供销社采取供销社参办、领办、引导农民自办、能人大户带头兴办等多种形式创建了各类涉农协会6个,会员638名;种植、养殖、木制品、饲料加工等专业合作社28个,入社社员1529户。自2004年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年均为农民推销各类农副产品总值1.3亿元,为农民增加收入8256万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