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服务是连接化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三个环节的桥梁。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计划经济年代,化肥产业的生产、销售、使用是割裂式的,分属不同部门,企业只管生产和进口化肥,卖化肥的只能是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系统,指导农民如何科学地使用化肥则是农业研究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90年代中期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肥料市场逐步放开,由于农民迫切需要施肥指导,同时由于国内外肥料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肥料生产企业最先提出了农化服务的概念,企业成为农化服务的主导者,中阿公司则最早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化服务体系 。
纵观世界化肥产业发展情况,近20-30年来,世界肥料的消费与生产发展趋势表明,发达国家已由施用单一养分的化肥转向包含多种营养物质的复合、混合肥料,大部分磷肥以复合肥料的形式施用。如今复合肥料的产品和技术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方面。例如,美国和英国销售的化肥79%为复合肥料,日本、法国、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也都在60~80%之间,发展中国家如拉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亚洲的韩国和泰国等复合肥料的使用也分别到达化肥消耗量的70~75%。
在化肥复合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复合肥比例逐渐扩大的同时,目前发达国家的复合肥工业几乎都建立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农化服务推动化肥产业的复合肥产业发展模式。
中阿公司自1999年以来,在生产3×15的复合肥的同时,针对我国复合肥企业过去主要从事肥料生产,在配方制定与推广应用方面先天不足,加之我国长期以来肥料研制、生产、推广应用三个产业化主要内容相互割裂,造成了目前在复合肥产业配方制定、配方工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三个核心部分脱节,影响复合肥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即针对配方制定程序不清、方法过于繁琐、农艺配方难以工业化生产、工业化配方难以适应农业需求、农化服务主导思想和组织体系不完整等方面的问题,从农化服务系统的组建着手,有意识开始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推广单位合作,以农化服务为主轴,连接复合肥配方的制订、工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对其中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探索,初步建立了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的模式,并在随后的产品开发和企业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并且不断补充调整,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引导了国内复合肥产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进口复合肥的品种和服务。
企业构建了以农化服务为核心,包括衔接高效配方体系建立技术、工业化过程和安全保障技术、推广应用和配方的验证调整技术三部分内容的复合肥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农化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高效复合肥配方制订:根据作物的吸肥规律、区域土壤的养分特性以及保肥和供肥能力、区域性气候因素,结合长期田间肥料试验、土壤养分测定指标等结果确定产品农艺配方。分析配方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法,提出中国主要区域和作物的复合肥区域配方和作物专用配方,根据经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确定经济作物系列专用肥。分析原材料的选择和施肥方法对配方的影响,提出养分高效复合肥配方设计的方法。
2)高效配方工业化生产和安全保障: 分析农艺配方与其工业化技术要求的异同,研究辅料对复合肥生产和肥效的影响,比较进口复合肥和国产复合肥的理化性质和肥效,研究复合肥中微量元素的肥效和负效应,控制复合肥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建立复合肥工业化生产的安全保障模式。
3) 复合肥产品的推广应用和反馈调整:开展组成农化服务的四大网络建设,即三级培训网、基础研究试验网、推荐施肥及示范推广网、专家服务网。三级培训网是针对业务员、经销商和农户的一种产品宣传手段,通过提高他们的科学施肥知识,正确施用配方肥产品,从而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基础研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创新的需要,试验网保证了配方复合肥在各地的肥效和安全性,为配方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推荐施肥是最直接的为农民服务,通过测土和不测土二种方式,建立示范田,对产品效果进行验证,让农民眼见为实,减少农民的不合理施肥现象,降低施肥成本或者提高农民的施肥经济效益。专家网是充分利用各级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部门的专家力量,为企业服务,促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平衡施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农业专家是四大网之间联系的纽带和基础,也就是说农化服务的关键是人才。
中国复合肥企业的发展历史只有十几年,企业的农化服务建立的历史更短,而中国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从业人员上百万,但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企业需要建立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农化服务体系。国家放开肥料市场之后,化肥生产企业成为农化服务的主体,服务的目的是帮助农民用好肥料,农民用某品牌的肥料,增加了产量和收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市场自然也就逐步扩大。农化服务应是企业作为自身发展的一种战略措施,企业的农化服务如何和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现相结合,同时也能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带动与之休戚相关的经销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