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安装调试,日前,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四台矿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全方位定位管理。这套定位系统被戏称为井下矿工的“GPS”,不仅能够全程监控和记录每个入井人员在井下的行踪,还能随时掌握井下人员的详细分布情况,提高了该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近年来,四台矿加大对安全装备的投入,从2003年起,该矿共投入1000多万元解决了“一通三防”的材料消耗,而且重新配备了安全生产数字化实时检测监控系统。今年3月份,该矿又投入安装了人员跟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个人信息卡、井下分站、地面通信交换机和计算机系统等几部分组成。个人信息卡是入井员工佩戴在腰间的无线收发识别器;井下分站设置在人员出入的井口及井下巷道的分叉口、各工作面入口等咽喉部位。当入井员工进入安装在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及盘区的任何一个分站的作用范围时,佩戴在员工身上的无线收发识别器就会收到分站发出的命令,并按照分站要求的时序发出具有代表身份特征的射频信号,经井下分站接收,再发送到地面监控主机。监控主机对来自井下分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信息。
据悉,该跟踪定位系统有四大优点。一是有报警功能,通过设定员工出入井时间,对下井超时的人员指示报警;并且还能通过在井下一些重要地点配备语音站,阻止人员违章进入。二是有利于抢险救灾工作,在发生灾变时,能立即从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息。三是自动检测查询下井人员人数,随时了解员工在井下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四是可以用于员工的自动统计考勤,可通过信息中心站获取员工的准确出勤率,实现了员工考勤的自动化。 (谷小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