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8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收储点亮政策指示灯

本报记者 计慧

  8月21—26日,中储棉公司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竞买交易平台进行收储,第一批轮入数量暂定为15万吨。业内普遍认为,这样的数量和时机,对目前的市场来说难起到实质性影响。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次的收储不仅没对市场形成实质性影响,甚至连成交额都非常有限。然而这并不代表此次收储意义不大。

  此次收储规定,轮入的新疆棉花必须是2007年度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锯齿细绒棉。为支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经过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新疆棉按净重结算,净重结算价格在相应等级棉花公定结算价基础上每吨加400元。

  从此次收储不难看出,国家以后的宏观调控政策将逐渐向参与质检改革的棉花企业倾斜。此次收储无论从数量还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来说,都不算很理想,但却是政策趋势的一个信号指示灯,这才是此次收储应该引起企业关注的焦点所在。

  73%企业完成改造

  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相关规定,2009年下半年,我国将完成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2009年度结束后,小包型加工企业和小包型棉花都要退出市场。 

  针对目前棉花质检改革的进程,中国纤维检验局棉花质量监督处负责人熊宗伟介绍说,2007年我国仪器化检验棉花165.13万吨,自2005年质检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来,检验数量已连续第二年大幅攀升。2007年规划内加工企业完成更新改造数量323家,338条生产线,占当年更新改造规划生产线总数的84%,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新疆、甘肃、江苏、湖北四省(区)2007年规划内企业全部按期完成更新改造。2005—2007年加工企业完成更新改造数量为848家,918条生产线,占更新改造规划生产线总数的73%。

  而仪器化公证检验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目前已有14个产棉省(区)开展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承担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的实验室达到69家(181台HVI),同比增加16家(74台HVI),占已建成实验室数量的83.1%,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占HVI安装数量的85%,同比增加13.2个百分点。其中天津、山西、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10个产棉省(区)的所有实验室都已开展工作,天津、山西、江西、陕西首次开展工作。

  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送检率增加。截至2008年5月15日,按照新体制要求参与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花加工企业达到720家,783条生产线,是2006年度新体制企业数量的1.68倍,占完成更新改造企业数量的85%,同比增加20个百分点。生产的新体制棉花全部送检的加工企业占送检企业数量的66%,平均送检量2293吨,同比增加482吨。

  针对纳入免费享受国家棉花公证检验的纺织用棉企业的调查表明,截至3月31日,购买和使用新体制棉花的纺织企业数量为310家,占公证检验受检企业总量的46%,购买和使用新体制棉花总量约为40.47万吨。加工企业按照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挑包组批后,批内棉花一致性加强,参与期货交割时能成功交割的比率大幅增加,可达95%以上。2007年度两次数据核查工作中,239家购买新体制棉花的纺织企业通过仪器化公证检验证书申请国家相关奖励政策,涉及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57.68万吨。

  政策方向不可逆转

  此次收储新疆棉,明确规定全部为新体制下的棉花尚属首次,在此前的收储过程中只是提出要优先新体制棉花。这不能不引起企业的注意。

  不仅收储政策开始明确向新体制棉花倾斜,信贷政策也明确了这一点。就在本月,农发行下发《关于做好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信贷支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行认清形势,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实。这份通知指出,“对于过渡期结束前确实无法纳入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规划的农发行贷款客户,要视具体情况实行重组或主动退出”。

  无论是从收储,还是从信贷政策来看,宏观政策向参加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企业倾斜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政策调整的方向。

  虽然,目前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中,有些企业还不适应,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尽快投入改革并努力完成改造,是企业今后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