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游原材料涨价,运费、人工费也跟着涨,这样的话,布料每米怎么也得涨个‘块八毛’。”——吉林长春的服装纺织企业这样总结去年年底到现在服装面料价格的变动情况。
除了从去年就受到服装纺织企业关注的出口退税之外,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上游原料涨价对服装纺织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外贸服装生产企业。在采访中,笔者发现,由于上游涨价,能做外贸的服装纺织企业已经不接出口单子,而是“转内销”了。
布料每米涨1元左右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不敢接国外订单了,长期订单改短期订单,大订单改小订单。”从事外贸服装生产加工的老孙这样总结他近期的生意状况。
对于“块八毛”的涨幅,一般做小单生意的服装企业是不在意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套衣服平均下来需要用布3米左右,这样一算计,也就涨了3块钱左右,这对只需做几十套的客户来说基本上不成问题。
不过,这个价格对于做“外单”的大型服装企业来说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因为他们的单子动辄就是上万件的货,金额也达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如果按照一套服装3米布料计算,1万套的成本就涨了3万元,而这还仅仅是布料增加的成本。
染色费每缸增加500元
7月15日,长春城郊某大型服装厂接到一笔来自国外的订单,是订做羽绒服的。这家服装厂的负责人办公桌上至少半厘米厚的订单上,用英文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款式、颜色、规格分配比例、布料搭配和加工细节,不用懂内容,仅看厚度就足以让人看到它的“含金量”。但眼下的境况还是让老板掂量了许久,“不行啊,对方要求的面料和给的价格不合适,推了吧!”
“现在原材料、人工都涨,不提价实在不行,只能不接单了。”一个月前,也有国外一个客户在老孙这里订做了一批秋装,但接完单后这批布料到老孙手里时费用每米增加了1.2元。
然而,“祸”不单行,染色的费用更是每缸增加了500元。最后算下来,这笔生意只赚了1000多元,这个数字对于几百人的工厂来说,不能算盈利。“外单的要求可以用‘苛刻’这个词来形容,一旦成品出现问题就要重做,而且现在的利润根本保证不了不赔钱。”从这句话中,能听出来老孙现在的谨慎程度。
转内销或把成本转化给客户
“现在原材料和人工费都在上涨,我们一般不敢接外单了。”面对现实的情况,老孙现在只能暂时停下外单转做内销,而且接的都是小单或生产时间短的单子。用老孙的话说,现在做的越大,拉的战线越长,赔的就越多。不过,他也没有灰心,一方面是现在正值秋冬装生产加工的旺季,另一方面就是近几天的原料行情趋于稳定了,部分面料还有降价的趋势。
相比之下,长春二道区某服装厂的吴厂长对原料价格上涨并不是十分在意,因为现在的市场行情养活十几个人的小厂还不算困难。吴厂长说:“外单都不拖欠货款,只要能给人家做好就行。”在他看来,一套服装3米布料,即便是每米增加了1元钱的成本,对于客户来说也不算什么问题。话语中,吴厂长显然已经把涨价给“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