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开展棉花收购计量器具专项检查。9月份是棉花收购季节,用于收购棉花的计量器具是否短斤少两,直接关系到辛苦一年来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保护棉农利益,山东陵县质监局计量测试所计量检定人员深入各轧花厂、棉花收购点开展拉网式计量器具专项检定工作。此次检查将为时16天,截至目前陵县质监局共派出计量检定人员32人次,检查棉花收购、销售点16家,检查计量器具153台,其中电子地上衡61台,天平24台,依份秤32台,台秤36台。检查过程中,该局还为各棉花收购经营者做好计量器具调试、检定、维修服务。通过此次检查整改,棉花收购、销售经营者使用的计量器具经调试合格率达到了100%。
9月上旬全国大部棉区光热充足,利于棉花裂铃吐絮。据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2008年9月上旬农业气象旬报》显示,9月上旬全国大部农区气温和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接近,黄淮南部和江淮大部降水量明显偏少。新疆农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光照较为充足,利于棉花裂铃吐絮。华北大部旬内出现20—50毫米降水,光热较为充足,利于棉花裂铃吐絮,作物长势普遍较好。黄淮、江淮和江汉大部光温水条件较为适宜,对棉花裂铃吐絮较为有利。
盐城市近26万农户获农业保险理赔款近2600万元。江苏盐城市于去年8月全面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当年因13号台风和生猪疫病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全市受灾农户较多。为此,各地认真帮助受灾农户做好受灾损失理赔工作,截止到今年8月份,全市已兑付水稻、棉花、能繁母猪理赔款2582万元,累计有25.9万农户从这三项农业保险理赔中受益。
山东著名商标又添20个纺织品牌。9月11日,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了《山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公告》,在348件新认定的山东省著名商标中,有纺织品牌20个。这20个纺织品牌涉及棉纱、服装、毛毯、印花平布、针织内衣等多个认定商品类别,表现出山东纺织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力有所提高,新品牌推广与成长速度正在逐步加快。据了解,该省纺织企业的品牌贡献率在逐年提高,在越来越多的老品牌趋向成熟的带动下,新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为山东纺织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南阳棉花推广新品种确定。近日从河南南阳市第12届棉花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获悉,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和论证,最终确定了适合南阳推广种植的30余个棉花新品种。据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中心主任王云增介绍,推广的30余个棉花新品种,主要有国欣棉1号、川杂棉33等。这些新品种是由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经过长期的试验对比而推出的。它们长势强、茎秆粗壮、抗病抗虫、桃大、结铃性强,亩产籽棉可保持350公斤,高的可达500公斤。
宁夏首次为进疆拾花工购买保险。据悉,为保障宁夏今年3万多名进疆采摘棉花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首次为赴疆拾花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免费提供医疗救助、水电费。固原、中卫两市是宁夏拾花劳务输出大市,今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抓好进疆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的同时,派专人提前进入新疆棉花基地调查摸底。在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农场签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协议书的同时,就食宿条件、工资价格、保险、路费等问题与棉花基地承包者仔细洽谈,并为每位赴疆人员购买了10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月无偿提供小病医药费。在每100人以上的务工基地,劳动保障部门安排两名宁夏本地乡镇领导与务工者同吃、同住,负责务工人员后勤保障。截至目前,宁夏已有近3.5万名农民工进入新疆采摘棉花。
敦煌市进一步规范棉花市场,杜绝向农民“打白条”。敦煌市日前制定下发了《2008年棉花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棉花市场,杜绝收购企业向农民“打白条”。这一办法规定,具备加工资格的棉花企业(包括其收购企业)自有资金必须达到收购总额的30%以上。无资质、不具备收购条件、自筹资金不足、诚信度差的棉花企业金融部门坚决不予货款。同时,要求企业收购棉花必须做到明码标价、现收现付、一次结清。开出的结算票据必须于当天转入金融网点及时给棉农兑付,否则,收回棉花加工企业资质证。因监督不严,管理不善,出现企业向棉农“打白条”,引发群众集体上访,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等问题,将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