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9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都是标签惹的“祸”


  近日,广东东莞检验上半年出口的服装,不合格产品中竟有71%是因标签不合格造成。笔者从佛山市纺织行业协会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佛山的服装出口检验中很常见,而在内销中标签更为混乱。

  出口:企业缺乏标签意识

  佛山市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介绍说,在出口检验过程中发现服装标签不合格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企业根本不懂合格的标签如何做,而每个进口国的要求可能会有不同。目前因这一方面的欠缺,协会正组织一些企业进行服装标签的培训。

  另外,一家专门替国外加工生产服装的贴牌服装企业主告诉笔者,他们以往常遇到出口检验不过关的情况,而原因却不在厂家。“我们只是按他们的要求进行生产,但他们有些为了谋取私利,常用一些误导性标识,结果给我们带来了损失。”

  据悉,服装标签逐渐成为欧盟及美国对我国服装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焦点。美国曾向世贸组织提交议案,其主要内容是标签,要求纺织品及服装永久标签所标记的信息只限于原产国、纤维成分、护理提示及消费者安全资讯。我国的技术法规也要求消费的纺织品、服装成分和护理标签须以永久性标签方式缝制在衣服上。

  内销:标签作假图省事

  据悉,除了出口检验过程中能检验出服装标签不合格外,在国内销售时,很多检查都不重视标签这一块,所以不合格现象更严重。“童装里很多企业都只是在领口贴个牌子就OK了,就算有做其它的标签的,如洗涤要求、成分要求也很不规范,甚至有的标签上总成分都超过100%。”卡尔菲特童装负责人邱小姐说,有一些服装企业为节约成本甚至在标签上做假。“生产厂家为节约成本,找了一些更低价的非纯棉布料,却在标签上依然标示100%棉。”她称,这种现象也是与现在服装行业越来越艰难的生存环境有关。而多数消费者购买非正规品牌的衣服时,对衣服的标签多不会在意。

  (许  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