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招聘新员工应质、量并重

□ 袁陆军

  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农合行、农商行)陆续公开招聘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对改善员工年龄结构、素质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机构在招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上存在较多问题,出现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和只重文化素质、不重思想素质的现象,给今后的安全、稳健经营留下了隐患,这种现象应尽快得到纠正。

  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连年扩招,一些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商业化色彩日趋浓厚,导致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以某农合行为例,2002年至今累计录用高校毕业生120多人,其中本科生占55%,涉及多门学科,但人员整体素质不容乐观。

  一是文化素质不高。很多毕业生专业知识贫乏,甚至一些财会专业毕业生对会计基础理论一知半解;部分毕业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编程、办公自动化软件运用以及简单的硬件维护一无所知;很多毕业生语言文字能力欠佳,写不出象样的专业文章。

  二是敬业精神不够。部分毕业生无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好高骛远,到农村基层网点工作后,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反差,导致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服务态度简单、生硬,工作质量不高。

  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差。近年来招聘的毕业生都是“80后”一代,部分人员生活处理能力差,参加工作后不善于人际沟通、交流,导致同事关系紧张,从而影响了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农村信用社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适当提高新员工准入门槛,真正把那些思想素质过硬、文化素质过硬、实践能力过硬、敬业精神过硬的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实干型人才吸收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时加强后续教育管理,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