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机肥市场亟待规范

本报记者 师 容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机肥以对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而一跃成为众多化肥品种中的主流品种,而有机肥则一直以不温不火、可有可无的配角身份存在。近一两年,随着化肥市场起伏巨变,商品无机肥利润膨胀的刺激和缩减的挤压使行业经受着巨大的心理考验。“重压”之下,一些化肥经营者逐渐将有机肥、微生物肥等一些新型肥料锁定为新的经营目标,而其中有机肥以在我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施肥历史而成为新型肥料的主流品种。

  一段时间以来,记者在市场采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市场在反复谈论无机肥的价格涨落之外,还会提起有机肥的发展现状,“是机遇、有隐忧”成为市场反馈的主要话题。

  春光再现的机遇

  今年以来,国家在出台各种化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关于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规定自6月1日起,对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因为长久以来,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明文禁止征收有机肥增值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间征收与免征的政策参差不齐,政策出台虽然没有在有机肥行业产生巨大的反响,但是还是让行业敏锐地嗅到了国家对有机肥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取消增值税,无疑是有机肥产业的一大利好,国家免征有机肥产品增值税预示着有机肥行业将迎来一个发展契机。”一位有机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而山东泉林嘉有化肥有限公司营销副总刘冰则更深刻地道出有机肥发展机遇的市场根源。事实上,在2007年化肥价格高涨形势之下,部分化肥经营者就已经对有机肥产品多有“青睐”。持续高涨的无机肥产品价格使一些中小化肥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们面临着资源和资金的巨大压力,亦步亦趋地跟着市场的脚步却越走越艰难,再加上农民对高肥价市场的抵触,使得这些企业与经销商们不得不转移视线,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机肥产品一直以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起到一定增产作用而存在于市场,更重要的是,有机肥以低廉的资源优势赢得低价位市场竞争优势,成为作物施用无机肥外的一个有效补充,这为有机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从今年目前的化肥市场情况来看,无机肥化肥价格持续下跌,企业与经销商恐怕挣钱无望,向有机肥市场转移也在所难免,有机肥市场将经历由低关注度到高关注度的过程。

  无独有偶,在近日记者对山东市场无机肥产品价格进行了解时,随意地联系到济宁三环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洪森,王洪森则委婉地告诉记者,企业现在已经不生产“大化肥”了,而转型生产一些有机、微生物等“小型化肥”,同时王洪森也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形势下,新型肥料会被逐渐看好。

  而随着福建、广东等南方市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也将给有机肥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福建省华安县晓华农资经销部黄晓华告诉记者,农民对有机肥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2006年,经销部经营有机肥仅几百吨,2007年时有机肥销售量达到1000多吨。

  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刘荣乐博士分析,在保证现有耕地面积的情况下,粮食增产要靠提高单位面积内作物增产来实现,也就要提高单位面积内土壤肥力,随着无机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多和饱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作用不可小视。

  无论是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市场的自我选择,有机肥终究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

  机遇背后的隐忧

  随着人们对有机肥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有机肥市场存在的问题也被“剥茧抽丝”,层层拉开。

  广东省工商局2008年上半年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对销售量大面广、市场占有率较高或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重点企业销售的化肥、农药商品,开展定向质量监测工作,检测抽检的所有化肥品种中,有机肥料的质量最差,合格率仅为56.1%, 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然而,据市场反馈,有机肥市场质量问题,远不及56.1%这样乐观。业内一个知名国有有机肥企业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对在山东省梁山县有销售量达到200吨以上的企业产品拿回检验,拿回6个品种,检验结果全部不合格, 

  按照相关标准,有机肥产品中重要成分氮磷钾总量必须达到4%以上,有机质含量必须达到30%以上,而该企业拿回的6个化验产品的氮磷钾总量最高的是2.5%,最低的是0.7%;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17.5%左右,最低的仅7.5%,两项指标均未达标。经化验分析,发现有的产品主要是用粉煤灰为原料制造的,外加配比腐植酸,价值也仅百十多元左右/吨,再加上大约240元/吨左右运费,成本基本在400元/吨左右。这种不合格的产品不仅对作物起不到补给营养的作用,反而因残渣的残留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低廉的成本价格冲击市场,冲击了正规厂家。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有机肥质量能达到30%的合格率就已不错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而市场“不自知”。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刘位供销社富宇农资经销部张程宇反映,当地市场经营的有些有机肥有机质含量竟然标示“68%”,其大胆行为令人“瞠目结舌”,而一些经销商和农民却认为是好产品。据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市场上的有机肥产品,有机质含量超过40%的并不太多,因为有机质含量超过40%时对原料供应的要求就相对较高。而目前市场普遍反映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稳定的问题也主要是因为原料供应不稳定所引起。正规的原料供应很重要,一些大的厂家,有固定的原料来源,例如大量的畜禽粪便、秸秆等,尚可保证稳定的有机质含量,而一些小的企业,东拼西凑的原料来源,保证稳定含量尚且困难,更不用说生产高含量有机肥了。

  而针对不合格有机肥产品在市场上的大量流通,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些企业与经销商的追逐利益是根本,对产品知识的缺乏是助推器,但是国家相关行业标准不明确,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则是市场混乱的滋生土壤。

  隐忧之中的期盼

  尽管有机肥迎来发展的一缕春光,但是市场存在的问题,仍使得一部分农资经营者对市场现状“摇头叹息”。陕西省岐山县经销商武某 ,谈起有机肥产品的选择,表示因其“太乱” 难辨优劣而不知从何选择。

  “乱”字当头,有机肥市场监管问题便显得突出起来。但是对于单位个体而言,相对于无机肥的使用量,有机肥因量小,价廉而易被忽略,质量投诉问题不被高度重视,因而也造成了有机肥产品质量问题“可大可小”,在市场监管方面,也是“可放就放” 的状况。

  在记者采访中,一些有机肥生产企业表示,市场监管力度的强弱是维护市场秩序好坏的重要手段。企业普遍感觉,广东、浙江等一些南方市场相对规范,化肥产品抽检非常严格,包括对产品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批次货品的抽检备案都调查的很仔细,有力打击了假劣生产企业,保护了正规生产企业;而在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一些北方市场,市场混乱情况明显高于南方市场,抽检“走马观花”“收保护费”现象时有发生,监管队伍专业知识及素质水平仍有待提高。

  对于市场的隐忧,被采访企业一致认为,是有机肥行业的准入门槛和有机肥生产标准太低是最根本的原因。有企业甚至指出,在商品有机肥的行业准入问题上,甚至没有门槛可言。行业准入的“不加设防”使得一些生产水平低,工艺落后的企业参与竞争,难免出现不合格产品;而行业标准的过低,使得有机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记者在山东省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该省登记在册的有机肥企业总共有三百六十多家,注册资金从五千元到一亿多元不等,年生产能力从五千吨到一百万吨不等,生产水平与能力也差异较大。对此,该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传统施肥习惯的影响,商品有机肥生产工艺千差万别,企业在选材、制造等方面的方式五花八门,难以统一界定,所以行业准入门槛与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难度。

  市场的混乱使得有机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使得国家的政策支持难以转化成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回顾复合肥及BB的发展历程,都不可避免先经历混乱的竞争历程,才逐渐被重视起来,如今复合(混)肥均已经有了自己的行业标准,有机肥是否要步其后尘,也要“先乱后正”?

  对此,泉林嘉有化肥有限公司营销副总刘冰指出,要尽量缩短由“乱”到规范的过程,从源头理顺市场,需要三点齐抓,一是提高有机肥市场准入门槛,从资金、生产量、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限制;其次提高有机肥有机质含量标准,从现有的30%提高到40%,从而提高保证有机肥质量标准;再次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有真正专业的监管队伍来执行监管职能。只有市场规范了,有机肥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