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表明39号文件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影响深远,功不可没。2006年,我们在《中国化肥市场改革与发展报告》中,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点建议。我觉得今天仍有必要和大家重复一下,仍然有现实意义。第一是继续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放开、放活化肥价格;第二,建立化肥直补制度,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第三,建立化肥价格调节基金,增强化肥价格调控能力;第四,完善化肥体制制度;第五,调整化肥产业制度,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第六,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立高效、畅通有序竞争的流通体制,解决市场的混乱局面;第七,建立化肥消费支持体系,提高农民施用水平;第八,建立化肥行业综合性协调机构,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第九,发展行业协会,一道行业自律;第十,加快立法,规范市场秩序。由于市场的变化,这些建议没能及时全部变成相应的政策建议。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化肥生产、供应和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意见,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粮食的连续增产离不开化肥企业的贡献,但国家的干预过高,不利于市场机制有效地配置资源。第二,处理好生产和流通的关系。化肥和粮食一样都产生了产销脱节的问题,在国外化肥产销是一个紧密的产业链,在我国,计划与经济实际产生的这种产销脱节问题至今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的市场是活跃有余,活跃效率不高。第三,如何实现粮食企业与化肥企业的双赢合作。第四,尽快建立国家农资服务平台,避免用肥的浪费。第五,应当为化肥产业制定中长期总体规划,形成完整的政策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