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化肥行业的市场情况、企业应对策略,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这三方面在运行之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我认为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缺乏时效性、区域性和科学性。比如关税、资本市场的印花税问题,这些政策如果能稍微提前一点出台,就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关于政策的区域性问题,比如今年国家在四川地震灾区实施存款储备金差异化的政策。所以,我认为在化肥行业,政策调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调控政策的滞后性和超前性问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科学化问题,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有一个计划投放问题。
此外,关于出口关税问题,我认为要保护农民利益,不能以牺牲产业利益为代价。目前,很多复合肥生产企业、磷铵生产企业的运营都已经比较困难了,化肥价格走势也十分严峻。一旦这部分企业承受不住,最后纷纷倒闭的时候,化肥市场的局面可能就会更加不好收拾。
第二,上半年全行业都在谈论价格。但我认为化肥价格应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根据各个企业自己的调控方式来进行操作。现在国家并没有把化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半年在很多地区是由于运输造成的货源紧张,造成价值和价格的不符,这些问题还没有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第三,我认为政策实施还要有配套性,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业发展部门,应该适当地拓宽服务的范围。像化肥储备的扩大问题、灾区化肥的供应问题,还有受灾网点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相关政策配套了,市场化程度才能更高,企业也才能逐步走出目前的困境。从目前市场行情看,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谋求生存发展,同时,也要进一步考虑设置经济防火墙问题。
我建议大家要从大的层面上对化肥行业进行研究和探讨,确保国家调控政策能够推动行业发展,也便于农资企业、中间流通商把农资产业链能够完美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