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0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宏观调控更应科学化

□ 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总裁 李震

李 震

  近几年国内化肥行业的市场情况、企业应对策略,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这三方面在运行之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我认为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缺乏时效性、区域性和科学性。比如关税、资本市场的印花税问题,这些政策如果能稍微提前一点出台,就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关于政策的区域性问题,比如今年国家在四川地震灾区实施存款储备金差异化的政策。所以,我认为在化肥行业,政策调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调控政策的滞后性和超前性问题,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科学化问题,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有一个计划投放问题。

  此外,关于出口关税问题,我认为要保护农民利益,不能以牺牲产业利益为代价。目前,很多复合肥生产企业、磷铵生产企业的运营都已经比较困难了,化肥价格走势也十分严峻。一旦这部分企业承受不住,最后纷纷倒闭的时候,化肥市场的局面可能就会更加不好收拾。

  第二,上半年全行业都在谈论价格。但我认为化肥价格应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根据各个企业自己的调控方式来进行操作。现在国家并没有把化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半年在很多地区是由于运输造成的货源紧张,造成价值和价格的不符,这些问题还没有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第三,我认为政策实施还要有配套性,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业发展部门,应该适当地拓宽服务的范围。像化肥储备的扩大问题、灾区化肥的供应问题,还有受灾网点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相关政策配套了,市场化程度才能更高,企业也才能逐步走出目前的困境。从目前市场行情看,企业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谋求生存发展,同时,也要进一步考虑设置经济防火墙问题。

  我建议大家要从大的层面上对化肥行业进行研究和探讨,确保国家调控政策能够推动行业发展,也便于农资企业、中间流通商把农资产业链能够完美地做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