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全问题企业将上黑名单
安监总局推重特大事故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
李彩琴

  9月13日13时40分左右,一辆由巴中开往宁波的大型客车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省道陈家山段翻下百余米悬崖,车祸造成车上51人无一生还。图为救援人员在结束搜救后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黑名单制度实行后,凡是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企业就将被列入黑名单。 中新社发 伊西科 摄 (cnsphoto)

  在10月7日举行的安监总局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国家安监总局将推重特大事故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实行生产安全“企业黑名单”制度,将把打击非法生产与建立企业诚信机制结合起来。

  黄毅介绍,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来,重特大事故多发。会上列举了近期发生的9起事故。这9起事故充分暴露出一些企业、地方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存在着严重问题:一是事故企业和矿主无视法律,非法违法生产,非法营业,非法盗采国家资源;二是发生事故的企业无视安全,管理混乱;三是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走过场;四是发生事故的地方及有关部门贯彻中央和地方方针政策不认真、不坚决,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五是事故背后存在腐败问题。

  为了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发生,追究责任,吸取教训,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其他企业单位,黄毅说,将实行重特大事故企业黑名单制度。

  据说黑名单来源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把行为不端的学生名字记录在黑皮书上,一方面是对这些学生的惩戒,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震慑。之后这种做法就被各国采用。

  事实上,安全生产领域实行黑名单制度并非安监总局首创。山西之前就有将重特大事故企业列入黑名单的制度,而在其他领域,如金融、环保、食品等领域都有黑名单制度。

  黄毅所说的黑名单制度,就是将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黄毅表示,“凡是上黑名单的企业,将实行全国联网,那么工商、信贷、保险、相关资质评选等部门将对其给予制裁,比如银行就不给贷款了,保险就要高保险费了,资质就要吊销了。”也就是说,黑名单不只是一个名单,而是相关部门会对名单上的企业采取制裁措施。

  黄毅说,近期发生重特大事故的74家企业会列入黑名单,名单适时向社会公告。他表示,要依法从重从快加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通过各种措施,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沈阳:死亡3人事故矿主上黑名单

  近日,辽宁沈阳市打响安全生产领域“四大战役”:小煤矿、尾矿库、烟花爆竹企业、三环内危化行业全部关停!其中煤矿领域实行“黑名单”制度。

  今年由于煤炭供应紧张,煤价飙升,大小煤矿都存在超产冲动。今年全国多起煤矿事故都祸起超产。日前,辽宁省安委会部署,各市小煤矿,从9月5日至“十一”长假结束,全部停产。期间,不准复产验收,不准翻棚维修,技术改造全部停止,只允许矿井通风排水。今后,对10万吨以下(含10万吨)的小煤矿,只要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事故,要立即予以关闭,而且矿主要上“黑名单”,取消其在辽宁从事煤矿开采的资格。

  沈阳市政府承诺,决不允许以矿工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生产量的提高。力争在年底前,关闭法库县柏家沟煤矿、积极推动法库县边家煤矿和康平县三台子煤矿与铁法煤矿集团的重组工作。

 

山西:8项措施打击无证采矿

  近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召集全省各市和22个重点采煤县(市、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安排部署严厉打击无证采矿工作。下一步山西省将实施8项具体措施,保持对无证采矿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

  除之前山西省制定的公布黑名单、集中优势力量围剿重灾区等措施外,此次实施的8项具体措施中又增加了交叉巡查检查、事前事后追究等制度,对无证采矿的惩处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矿业秩序管理不到位甚至混乱的地区,今后的矿权审批将被一票否决。其次,运用无人驾驶直升机监测系统等高科技设备进行严密监控,也是本次打击无证采矿8项措施中的亮点。(安  集


别让“黑名单”成了摆设

左崇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多种联手互动的措施,对企业实施变相的惩罚和约束,使“黑名单企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在“硬手段”的束缚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遵章守纪,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黑名单”制度有效,但有限,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人制订的,许多硬制度比“黑名单”制度更有约束力,更具有刚性,但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却有限,发挥的作用更是极小,这是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有的企业,根本不把“黑名单”当作一回事,你公布你的“黑名单”,我照样干我的“黑心事”。诸如那些“问题矿井”早已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仍然我行我素,就是“关不住”、“炸不掉”。不是制度本身有问题,而是在具体执行制度过程的问题。许多好制度,之所以成为摆设和墙上的画饼,执行不下去,落实不了,关键是好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好。 

  制度不是万能的,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但制度归制度,具体实施归实施。不能过分依赖制度的创新,关键在于执行力和落实到位。因此,千万不能“一黑了之”,放任不管,自以为有了“斩立决”的尚方宝剑,把一些新制度当作安全生产管理的万能钥匙和灵丹妙药。再好的制度落实不好,贯彻不力,执行不到位,也等于零。“国家免检”制度之所以流产,问题也在于制度本身的执行力方面的偏差。过于依赖“企业黑名单”制度,而忽略对制度的贯彻落实,就会重蹈“奶粉事件”覆辙,成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结石”,以往许多深刻教训已经证明,千万不可小觑。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