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0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庆期间:棉市小幅降温 僵持格局延续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国庆期间,天气的不断降温,给我们带来了丝丝凉意,秋天来临。同时,棉花市场也小幅降温,一如全球经济的疲软,全国各地棉花行情并没有出现期待的好转。各地籽棉收购市场低迷,棉农与棉花收购企业僵持,籽棉收购持续小幅下探,棉农惜售情结依旧,加工企业观望情绪浓厚。

  山东德州:棉籽价格带动籽棉价格不涨反跌。据了解,国庆期间,山东大部分棉区市场持续疲软态势,籽棉、棉籽等价格不涨反跌,棉花企业谨慎情绪依旧,棉农惜售心理不减。38%衣分三级籽棉收购价格已从3.15元/斤降到最低时2.90元/斤,10月5日收购价在2.95元/斤左右。

  自9月初新棉上市以来,德州市棉籽价格从1.45元/斤降到最低1.05元左右,9月20日后又上升到1.15元/斤,但价格不稳,国庆节期间在1.10-1.20元/斤之间,几乎一天一个价。棉籽价格上下变化带动籽棉价格不稳,9月初新棉上市以来,38%衣分三级籽棉收购价格已从3.15元/斤降到最低2.90元/斤,10月5日收购价在2.95元/斤左右。据了解,在皮棉价格不变、衣分相同的情况下,棉籽价格降0.10元/斤,带动籽棉降0.06元/斤左右。

  纺织企业用棉量减少,眼下市场上陈棉还不少,纺纱厂要棉不积极,打压了当前新棉收购价格。国庆节期间皮棉价格略有下滑,一些中小纺纱厂到厂价三级棉12000—12200元/吨(毛重结算,不带税票),每吨降了100—200元。虽然魏桥集团收购价格未变,三级棉仍是12600元/吨、二级12800元/吨(公定结算,带税票,一周付款),但国庆节期间收的皮棉要等到节后才能开具结款单,等于付款时间又延迟了一周左右。位于德州市的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年耗棉量3.5万吨左右,以进口棉为主、新疆棉为辅、地产棉仅作补充,目前该企业还未收购当地新棉。往年在禹城棉麻站租赁仓库大量收购当地皮棉的路易·达孚公司目前还未收购皮棉。据了解,德州产当地棉除供应本省纺织企业外,还运往江苏、浙江等地,节前送到长江三角洲某市正三级棉到厂价为13200元/吨(净重结算,带税票),节后降到13000元/吨。

  山东菏泽巨野县:棉企多未开秤。10月5日,当地棉籽价格为1.15-1.17元/斤,较国庆节前下跌0.08-0.1元/斤;个别棉企籽棉收购价格为3.05-3.08元/斤,较国庆节前下调0.07-0.08元/斤。

  据调查,近期,当地棉农正忙于种植大蒜,部分棉棵被提前拔下晾晒,采摘的籽棉也无暇出售,预计集中售花时间将在10月中下旬以后。受此影响,目前当地棉企多未开秤,由于棉籽价格下跌,已开秤企业也异常谨慎。

  山东临清:纺织企业增加库存。由于新棉上市以来皮棉价格一直低位运行,同时棉纱价格保持稳定,纺织企业利润空间扩大,近期当地大部分纺织企业购棉积极,以充实库存。10月3日,当地纺企所购皮棉价格为:329级12400-12350元/吨,328级12200-12350元/吨,328级以下11900-12100元/吨(新花、毛重、不带票)。

  山东淄博高青县:籽棉收购价格维持在3元/斤以上。10月6日,当地大型棉花加工企业大多仍未开秤收购,已开秤的个体加工企业收购量较少。衣分38%、回潮率13%的籽棉价格为3.00-3.15元/斤,含油12%、水分低于13%的棉籽价格为1.22—1.25元/斤。

  山东东营:棉企快购快销。目前采摘量在25%左右,10月2日,当地衣分40%、水分12%—14%之间的籽棉收购价格在3.10—3.13元/斤之间。各棉花企业的日收购量在2—5万斤之间,当地棉花质量明显好于往年,水分较低,品级较去年高出一个级别。由于近日棉籽价格下跌了0.05元/斤,跌至1.10—1.13元/斤,因此尽管利润微薄,棉花企业均坚持“快购快销”的原则。目前,当地的棉花企业开秤范围逐渐扩大,籽棉收购的竞争力显现,众棉花企业为争抢资源,纷纷提高籽棉的收购价格。

  山东济宁金乡县:籽棉收购价格起伏不定。国庆节期间,当地籽棉收购价格起伏不定。10月1日棉贩下乡收购价格为5.9元/公斤(统花),个体棉企收购价格最高为6.10元/公斤(统花),棉籽价格为2.2元/公斤;10月2日-4日分别涨至6.04元/公斤、6.16元/公斤和2.6元/公斤,但5日又跌至5.8元/公斤、6.08元/公斤和2.16元/公斤,棉贩及收购企业均出现亏损。由于行情不稳,目前当地多数大型棉企没有开秤收购的打算,已开秤的棉企收购也不积极,加工迟缓,皮棉暂未销售。

  新疆:各地价格不一。预计今年棉花产量与上年持平,各地收购价格不一, 部分产地的棉花已开始销售,部分地区发往内地的棉花交货价为328级12800—12900元/吨。新疆部分地区皮棉交货价为:北疆地区328级产地提货价为12000元/吨左右(公定重量结算),南疆地区巴楚、阿克苏的328级棉花产地提货价为12100—12200元/吨(毛重结算),棉副产品少有人问津。

  北疆籽棉收购价格较低,南疆库尔勒地区收购价格最高。阿克苏40%衣分籽棉收购价格为5.4元/公斤,喀什地区40%衣分的为5.42元/公斤,库尔勒40%衣分的为5.75元/公斤,麦盖提39%衣分的为5.3元/公斤,呼图壁、玛纳斯、沙湾、石河子40%衣分的为5.2元/公斤,奎屯40%衣分的为5.4元/公斤,哈密40%衣分的为5.1元/公斤,博乐38%衣分的为5.0元/公斤,五家渠40%衣分的为5.2元/公斤,阜康39%衣分的为4.9元/公斤。

  农发行对棉花收购实行了双线控制,对超出控制线的企业实施停贷。农民由于棉花收购价格与预期有差距而存在较多的惜售心理,棉花收购企业又因为市场销售价格低而不敢高价收购。目前,很多地方存在着僵持的情况。

  安徽东至:收购有所放量。安徽东至的天气晴好,对棉花的采摘和吐絮都非常有利,棉花也能及时得以晾晒,但是由于9月份当地雨水太少,棉花水分散失,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养,造成部分棉桃自然脱落,出现早衰现象。

  江苏盐城:棉籽价格下跌拖累籽棉收购价。目前,苏棉已开始上市,尽管批量不多,但其质量日渐见好,衣分也有所回升,价格的上升也是必然。而皮棉、棉籽价格的双行下挫,使得籽棉收购价格无法拉升,交售者、收购者均显得无所适从。眼下大丰等地329级衣分37%的新棉收购价格为每斤2.75—2.80元,这样的收购价格到轧成本(不含保管、利息费用)每吨已达12500元左右,而呈下跌趋势的棉花销售市场是无法令人操纵的。倘若皮棉价格再不上升,棉副价格再度走低,新棉收购将此价不保。

  江苏盐城的大丰、射阳、东台、盐都等县(市)棉籽报价为每斤0.95—0.98元,毛棉籽每斤报价也难过1元,且由于当地新棉上市交易量稀少,棉籽销售有价无市。

  据当地企业介绍,棉籽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仍是棉油价格因成品油销售不畅所形成。目前,盐城地区棉油出厂价已跌至每吨8000余元,销售市场异常清淡。棉籽已成为籽棉价格高低的重要支撑,其价格下跌对新棉收购价格业已构成影响。

  陕西渭南:油厂下调收购价。轧花厂近期经营相对稳定,10月5日,籽棉收购价在2.72-2.75元/斤,质量好较皮棉出售价在11900元/吨左右,毛重结算,多是中间商前来采购,且现款兑付。面对棉籽的再度回落,轧花厂一时迷茫,部分厂家不敢大量收购,保持快进快出,市场行情仍有待明朗。

  棉籽价格尚在1.06元/斤左右,但受电子盘跌停影响,油厂为避免风险,控制收购节奏,短时间内下调了收购价,下调幅度0.02元/斤。轧花厂也顺价出售,出厂价在1.02-1.03元/斤一线。

  10月6日浙江省1-3级棉实际到厂成交价均较5日下跌200元/吨以上,429级为12400元/吨,较5日跌175元/吨;河南、河北部分等级跌幅也达到了200元/吨;江苏省各等级跌幅50-100元/吨;山东省跌幅为100元/吨左右。分析下跌原因,一方面受5日电子撮合及郑棉期货暴跌刺激,同时籽棉收购价及棉副产品行情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此外新疆棉陆续发往内地对地产棉行情产生利空影响。

  收购企业心声:面对棉籽、皮棉、籽棉价格变化无常的局面,棉花企业普遍表示,今年的棉花太难收了,一天一个价,无所适从。购销已经倒挂,使本就不活跃的收购市场更加雪上加霜。收高了亏本,收低了棉农不卖。由于纺织企业不景气,棉企对后市也不看好,又有部分企业干脆停收。没有开秤的企业表示将继续观望。

  关注焦点:节日期间,美国政府的金融救市计划一波三折,尽管10月3日,美国众议院最终通过了此计划,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意见分歧仍很严重,市场前景仍不乐观。分析人士认为,金融救援方案只是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开出的一剂药,而并非化解所有金融和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不过中国央行已定预案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实际影响还要后期关注。对于当前收购时期的棉花现货市场来说,有三方面需要密切关注:

  第一,农发行贷款的发放情况直接影响收购进度。在收购高峰期资金是否充裕将对行情产生直接影响;第二,棉副产品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皮棉成本高低,对籽棉收购价也将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国家是否采取收储政策来“救市”值得期待。此政策将有利于稳定明年种植面积。

  国庆期间,棉籽及籽棉均出现小幅下滑,其中山东衣分38%以上三级棉最高收购价3.01元/斤,较节前跌0.02—0.03元/斤,湖北三级平均收购价为2.87元/斤,较节前跌0.03元/斤左右。以而各地棉籽收购价则较节前跌0.03—0.05元/斤。

  一如既往的棉市行情,让棉市回暖的期待消逝在国庆节的7天假期里。9月下旬开始各国采取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市措施,但市场前景仍不乐观,各国的救市政策仍在层出不穷。正如此,棉花市场打破僵持局面的希望,也寄希望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身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