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百善矿综采一区班长张涛,当班长20多年。工作是“一极棒”。获得过集团公司先进,当过矿上生产标兵,拿过的荣誉证书有“一箩筐”。就是这位上过电视,登过报纸的“金牌班长”,近来却有了“新困惑”。
张涛的困惑,源于矿区全面推进了精细化,矿区管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困惑之一,管理要从学习开始。张涛是一名生产型的“虎将”。十年前,综采工作面断层,造成大面积空顶,他身先士卒,苦战十二个小时,使综采面转危为安。一时间,张涛成了矿工特别能战斗的形象“代言人”。他的事迹在矿区被传为佳话。
作为生产班长,张涛如今和当教师没什么区别。区里设立了员工行为基本规范讲评台。在班前,全班的职工要进行“手指口述”要点演练,张涛要一一点评。自己不是“满瓶”的知识技能,怎能给别人指导呢?为掌握技能,张涛起早贪黑,直到把区里的支架工、电工和煤机工等十几个工种的岗位标准、岗位规定、岗位责任制等条文,都了然于胸。张涛说:过去是手磨出茧子,如今是脑子用得出茧子。
困惑之二,每秒都要思考。在煤矿当班长,曾是个下雨“淋不着的地方”。矿上检查出现问题罚款,有区里“扛大梁”;抓违章,逮着哪个职工,哪个职工到“三违”台上曝光,班长不会有什么责任。以前张涛每天按照区里的安排,把分派给每个员工,职工干好干不好,挣多挣少,也是区里“一盘端”。
可如今,精细化管理用的是考核机制。全班40多号人,分怎样打,每人工作绩效怎样算,班长的大笔一挥,员工的工资奖金就定了。作为班长,张涛的脑子每分每秒都在高速运转。而且现在实行走动式管理,要24小时不间断地巡查纠错,到现场发现隐患,对查出的问题需经班组长签字认可,若出现问题,罚款的板子一样要落在他身上。更难的是,如今精细化管理讲究时间就是金钱,为了减少信息传递时间,有时矿领导直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要是一脑子“糊涂账”,就可能没了“乌纱帽”。
困惑之三,优胜劣汰,工作学习自动自发。推进精细化以来,每个管理岗位,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的机制。各单位的班组长都实行工作绩差淘汰制,班组长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兵”。仅上半年,已有2名班组长因工作绩效差而被降职。
张涛认为,打铁先得自身硬。为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思想素质。今年三月份,他报名参加了矿开设《班组长论坛》,自己把多年的管理经验理了理,写了篇《怎样当好一名合格班长》,在讲坛上进行了交流,还被评三等奖。过去,张涛业余时间很少看书。现在,每天下班到家,都要抽出大段时间看书,并认真做笔记。
百善矿矿长于进广在分析张涛这种现象时指出,矿区管理需要“狼来了”环境和氛围。这样“张涛一族”才能通过不断的“强身健体”,不被淘汰。长此以往,煤矿的管理水平自然升上来了,职工安全自然更有保障。(李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