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谁和我们农民接轨?

□ 张立宁

  眼下,社会上提到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说明了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发展壮大,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有些事情与国际接轨是好事,像中国加入世贸、火车提速等等与世界接轨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但也有些方面由于只考虑了与国际接轨,却没有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反倒给农民带来了麻烦。

  例如,原来的公斤现在变成了kg,原来的1斤变成了500g,原来的亩变成了公顷,有些农药的计量单位变成了升、毫升,甚至有些肥料、农药的包装说明也中文、英文、日文一起上。原本给农民看的产品说明书,反而要弄得让农民看不懂了。如果为与国际接轨,搞得让农民搬着字典种地,拿着计算器到地里打药,那还真害苦了咱们的农民兄弟。

  有些农民说,都与世界接轨了,谁和咱们农民接轨?笔者觉得这话问的有道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笔者认为,凡是让农民用的产品,供农民看的报刊,还是要让咱们农民能够看懂为好。因此农资企业在编写产品说明书时,包括在使用计量单位时,要考虑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即便要与国际接轨,也不要马上忘了咱们的农民,接轨也要有一个过程,起码要给农民一个适应的时间。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咱们农民朋友也应树立学习意识,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尽量消除因接轨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