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回望“三秋”趣事


  进入十一月,天气日渐转凉,农民播种也已经结束。回望农民收获胜利果实,播种新希望的十月,笔者透过那一派秋来催人勤,忙于备秋耕的繁忙景象看到了更多新农村的“有趣”变化。

  “遥控”忙“三秋”

  “喂,郯城镇农机协会吗?我家的3亩水稻想请你们代收。”“好的,请你将你的村名、土地位置……告诉我们就可以了”。今秋,远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打工的郯城镇榆林村的王玉军没有像以前那样急着回家秋收秋种,而是将电话打到了镇农机合作社,让他们代收代种。

  郯城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每年外出劳动力多达万余人,由于大量人员外出,每到“三秋”时,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妇女,心里特别犯愁,打工人员只好赶回家帮收帮种,这样以来,既耽误了打工挣钱,又一路颠簸,车费和误工工资加起来不下五、六百元。而那些有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具的农户发现了商机,互相联合起来,自发成立“农机合作社”,为家中缺乏劳力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代管田间耕种。

  外出农民只要将自己的农田位置、面积告诉“农机合作社”,并按每亩缴齐管理费用,签定好代管合同,从收获到播种整个过程的一切农活均由“农机合作社”包揽,这样,打工者既能安心打工挣钱,家中的农田又有人代管,做到了挣钱、种田两不误。同时“农机合作社”的成员,在自己的家门口也找到了挣钱的门路,他们每人年收入少则一、两千元,多者上三、四千元。

  处方施肥“抠”出100万元

  “怪不得俺这二亩地,年年施不少化肥,就是打不多粮食,原来种了十多年的这块地,缺少钾肥和锌肥。”手拿化验单的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赵庄村的安庆说。“土地也得吃‘五谷杂粮’,看来‘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老观念已经不中用了。”

  最近,郯城镇农业技术人员格外忙碌,东家请、西家拽,在田间取土、化验 “开处方”。目前,全镇5万亩农田在农技人员“号脉”下吃上了“套餐”,每亩土地节省20多元。

  今年郯城镇积极组织农业、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各类地块进行土壤化验,为农民的土地建立电子档案,跟踪管理,并把施肥“配方”发到农民手中,上面除写着农户的土地位置、面积外,还有土壤氮、磷、钾的含量及配方建议,农民一看“处方”,就知道自己家的地块缺什么肥料,怎样施肥,对症下药,从而节省了对土地的投入。   (张乐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