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会议的召开,各个省供销合作社的主任不仅学习了总社党组的精神,更加深了自己对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建设的思考。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彦惠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大家探讨。
“改革开放30年,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供销合作社仍保留着自己的阵地,供销合作社在几次机构改革中都没被挤没,为什么?” 11月16日在小组分组讨论上,张彦惠给大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我觉得有两点,一个是供销合作社的政府背景,一个是供销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即拥有自己的网络。这两点也是供销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个前提。” 张彦惠有着自己的答案。
他认为,政府背景指的是政府能够利用供销合作社做“三农”工作。随着农村经济向合作经济形态发展,供销合作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这个机遇给供销合作社一个很明确的昭示,就是政府把供销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现代流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载体,供销合作社的这个优势行政部门比不了,其他商业组织更比不了。
对于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他解释道:“供销合作社的网点不是单个的基层社,不是一个一个的零售店,供销合作社的网络是规模性的,能在为农服务中,起到政策载体的作用,政策能够通过供销合作社的网络贯彻下去,起到稳定经济、稳定市场、稳定农村的作用。
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最大的问题是体制改革,就是供销合作社要到哪里去的问题。目前,农村体制不顺畅,其中一个原因是供销合作社体制不顺畅,如果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是科学的,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用,给解决农村体制一个很好的补充。要理顺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机制问题,做到产权明晰。” 张彦惠说。
供销合作社为什么要抓企业?供销合作社的企业与其他系统企业有什么不同?
张彦惠认为,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但是供销合作社由于承担了政府政策载体的职能,供销合作社的社会责任就与其他企业大不一样,社会责任感要远远大于一般企业。“供销合作社的单个企业做得再大,如果不承担政府赋予的贯彻政策的载体职能,也只是一个市场主体而已。”他说。
谈到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问题,他说,以前这种说法总提,现在应该不要在浅层次上提了,力气应该花在怎么去解决上。要打造合作组织的服务体系,不在农民合作经济体制层次上谈联合,联合就还是空谈。他认为要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张彦惠说:“但是在联合上,全系统至今没找到一个可操作的政策性昭示,体制改革没有找到一个适当的政策模式,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社有企业怎么抓?
“供销合作社抓企业就是要抓合作经济的服务体系,要抓龙头,我们常提企业的控制力,在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控制力不是控制在传统意义上的供销合作社手中,而是要打造新的合作经济服务体系。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发展企业。脱离了这个背景,无论哪个企业做得再大,在市场里面也只是个竞争主体而已。”张彦惠说。
张彦惠认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是资金的问题。他建议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要面向系统成立一个大型的投资、融资集团,这样能起到整合系统资产,有效引导系统资产配置的作用。“企业发展的后续问题是资金支持和资金依托,国际合作社的经验证明,没有合作金融,就别想发展企业,更别说是做大、做强了,所以全系统在金融载体这方面一定要创新。”
“当前,国家4万亿元的基建项目供销合作社一定要挤进去,农资的储备物流好办一些,农副产品市场是大事情,要抓好。希望明年的企业工作会议继续能紧扣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把三中全会对供销合作社的背景阐释好、利用好、发展好,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人发动好!” 张彦惠对企业工作会议的建议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