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一轮改革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商业化、市场化改革导向的指引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农信社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也明显增强。然而,与农信社改革进程同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存贷服务,而希望得到更完善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的大门逐步向各路资本敞开,国家鼓励各路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导向,使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被完全打破。如何满足新型农民对金融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又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农信社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引农信社的改革发展之路,成为农信社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唯一答案。
只有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深度剖析农信社经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建设现代化金融企业进程的加快,以“背包银行”著称的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也逐步网络化、电子化、规范化,尤其是核心业务系统的上线不仅有效增强了农信社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而且加速了业务经营的规范、科学发展,更促使农村信用社向组建合作银行、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长久以来信用社在广大人民群众、客户当中形成的“背包银行”的优势与服务形象已不复存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加速信用社的发展,应对生存、发展危机,全面提升信合形象这一时代工程必须加紧、加快落实。
以学习为先导
构筑“学习型”企业形象
现代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依靠学习不断增强,这就要不断给大家以知识的力量,将“学习型”企业的构建作为重中之重,有效加强员工思想、纪律作风,不断优化员工知识结构,培养“专家型”、“全能型”员工队伍。
一是从思想上引导。“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习就是固本之举,就是源头活水,学习达到的效果就是增加智慧。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信合员工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始终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心态善于从别人身上发现“亮点”,从别的事物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创新工作运行的机制、载体、途径和方法。
二是从制度上促进。有效的制度,是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员工涣散的思想,督促员工的学习自觉性,是改变学习认识、发挥引导作用、转变学习行为的的硬性举措,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是从机制上推动。有计划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着力构筑“岗位上练、请进来教、送出去育”的培训机制;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奖励,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选优汰劣,形成完善的选人、用人、岗位竞争机制,达到多方面促进、全方位调动的目的。
以合规为主导
构筑“合规型”企业形象
合规是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即确保银行的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而合规又是提升信合形象,促进农信社发展必须遵循、贯彻的一个主题。以史为鉴,以往违规行为造成信用社资金损失,企业形象受损,严格影响信用社发展的案例不在少数。为此,我们必须认清违规的本质,建立以合规为主导的企业文化。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一方面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及防范案件发生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合规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再者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需要,能够确定合理的发展及规划目标。认清违规不是被查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对于信用社来说,服务“三农”与新农村建设,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任重道远。
以稳健为支撑
构筑“稳健型”企业形象
在当代监管模式与监管文化引导下,坚持质量、效益、速度三统一,实现稳健发展成为信用社提升企业形象的必然途径。
一要做到不盲目扩张。由于历史原因,信用社负担较重,资本充足率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近几年虽然通过有效发展,有许多改观,但是在资金实力、内控管理、盈利能力等方面还是与专业银行不可同日而语。为此,许多农村金融机构将扩大市场份额一直作为最优先的工作,而忽略了稳健的实质,造成虚增存款、“垒大户”,致使基础不牢,底子不稳,形成风险隐患。
二要做到审慎经营。以往发展中,为了保留客户,维护大户,信用社超比例发放信贷资金,形成“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营风险,也成为监管部门督促改进的重点,致使信用社成为监管部门“不放心的地方”。为此,信用社必须审视历史,从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压缩大额贷款,优化信贷结构,调整信贷资金比例,逐步减少、化解经营风险。
三要做到明确市场定位。信用社历经多年发展,一直在摸索生存、发展、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也有过重农轻商、重商轻农、不能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然而,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农信用社最明确的市场定位应该是:扶持“三农”的主力军,支持市场网络化建设的“强心剂”,支持社区发展的“加油站”,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明确此定位,信用社的发展才有方向可言,才有可持续发展之力。
以服务为重点
构筑亲农为民的企业形象
“为政府服务担责任,为社会服务负责任,为客户服务尽责任”,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坚持的服务宗旨,尤其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树立透明规范、积极尽责的企业形象,提高信用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必须作为一个突出环节,长抓不懈。
一是要着力提高自身实力,为政府担责任。即要增强自身的资金实力,有效发挥信贷资金在支持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环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上则是要在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支柱产业延伸领域、新型产业成长上、在风险可控,兼顾效益的前提下,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要着力提高盈利水平,为社员尽责。社员作为信用社的股东,有权利享受信用社发展带来的成果。为此,信用社要不断提高自身增盈创利的水平与能力,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
三是要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客户尽责。要努力发展中间业务,除传统的代收代付业务外,要积极建立自己的理财队伍,开发理财产品,帮助广大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使信用社的客户能享受到优质、优惠、优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