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大报纸和网站都在显著位置大篇幅地报道了“三鹿奶粉”事件,一时间,“三鹿奶粉”成为过街老鼠,人人惟恐避之不及。然而,在“三鹿奶粉”被下架和遭杯葛的同时,人们的目光开始逐渐向上移,土地、环境以及农产品种植等食品链源头的每一个环节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问责在源头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上不断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农药、添加剂、肥料等农用化学物品的使用不断增加,这些化学品在为农业生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产品中的残留问题。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蒋承菘认为,农产品安全的源头,关键在于土壤的安全问题。我国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的2倍,而利用率仅为40%左右。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行业面临同样的职责,就是我们有责任保护种植环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土地不受污染,保障人类食物链的营养和健康。
此外,“植物营养学说”也在业界引起关注。日前,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中国项目部主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金继运博士,在全国首届“肥料与食物链营养高层论坛”上,着重阐述了化肥环节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他说,“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是人类食物链的核心环节”,这一观点已经被国际肥料协会(IFA)大力倡导,而在国内还未引起重视。在中国现代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不合理施肥,如单纯施用单质肥料或大量元素肥料,而不补充植物从土壤中带走的中微量元素,加上土地的过度耕作,使土壤中的矿物质逐年减少,土地供给植物的中微量矿物质也大量减少,导致生长出来的蔬菜水果缺少营养、口感极差。从营养学或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说明植物所含的营养物质越来越贫乏。
据悉,营养与健康一直是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倍受现代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自“三鹿”事件之后,社会上没有一个人不讲究营养和健康,更不会把自己的肚子当垃圾桶什么东西都往里塞。人们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并远离“垃圾食品”,但是,人们似乎很少想到我们钟爱的很多传统食品都已沦为“低营养食品”,尤其是各种农产品的单位质量内含有的营养物质已大量减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合理种植与耕作——不讲究科学种植,只追求农产品高产和靓丽的外观、给植物滥施激素,不讲科学施肥、不针对性地补充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不体恤生养我们的土地,只知道一味地从土地中掠夺养分,而不科学地给予补充!结果是土壤中的矿物质逐年减少,土地供给植物的中微量矿物质也大量减少。表面看,食物越来越光鲜,品种越来越丰富。然而,从营养学或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所含的营养物质却越来越贫乏。对比1939年和1991年西方植物的分析表明,植物中矿物质含量平均下降了22%,对于人口多、耕地少的中国来说,情况就更糟糕。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调查表明,世界60亿人口中,营养元素平衡的只占5%左右,75%的人轻微失调,25%的人严重失调!
为了更好地监管农产品安全、关注植物营养,2006年11月1日,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确立了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七项基本制度。也就是说,作为农产品源头环节的化肥行业,已纳入国家法律监控范围,并将逐步得到规范。
信誉是保障
近日,有调查表明,当“三鹿”遭受道德流放时,人们希望“三元”不仅仅是一个洁身自好的道德守望者,而应该是一个呼唤更多的企业挑战行业“潜规则”的勇士。然而,对于农产品源头的安全问题,由于目前缺乏有力的处罚措施,企业自律和道德信用就成为法律监管之外的唯一保障。有资料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度一度低于50%,引发了公众对道德和信用的反思。而当三聚氰胺成为“三鹿”、“雀巢”等众多奶制品行业“潜规则”的时候,包含“三元”在内的奶制品企业却保持了一致的缄默,折射出社会体系中的信用危机。
1995年,在美国学者福山出版的《社会信任》一书中,着重阐述了社会信任也是社会的经济资源。建立高信任度的社会应当是一个社会追求的目标。他认为,在商品、金钱等资本外,信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本,可以把信任这种道德理念商品化。作为社会微小单元和食物链关键环节的化肥生产企业,信誉也应该是企业奉行的经营准则,并成为考核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软性指标。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在化肥界率先垂范的典型企业,为了自觉维护企业的商业信誉,自“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的8月起,芭田股份公司就开始了对有机原料及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的有害物质进行全面普查,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与质量管理措施,开始全面推动企业标准化。今年9月,芭田股份公司质控部全面升级了肥料检验设备,采用先进设备,提高肥料指标的快速检测。检测范围覆盖所有原料及成品的质量、安全指标,并安排生产、质控人员到市场进行产品质量调查,着手制定肥料安全环保质量指标工作,增加产品的安全性能,以领先国家标准。
深圳芭田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黄培钊,是一位视企业道德和良心为终极目标的企业管理者,他将“植物营养学说”引入肥料中,更根据这个学说创立了“食物链营养学说”理论,将植物营养概念纳入食物链环节,引领了肥料产业的新革命。198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踌躇满志的黄培钊,作为一位农民的子弟,对农民和土地有着无限深厚的情感。几年前,他将企业品牌文化定位于“食物链的营养专家”,为了实现这个承诺,黄培钊还毅然重返校园,攻读了母校的植物营养博士学位。他强调,肥料行业不是简单的化工行业,它是关系人类健康的特殊行业。为此,他坚持秉承“做肥料就是做‘粮食’,要靠精心、做良心”。
黄培钊创立的“食物链营养专家”等肥料健康理论,将一个化肥企业根植于绿色理念,将企业耕耘成健康的园地,更为全社会的人体健康理论添写了重要一笔。基于奉行“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是食物链的核心环节”的理念,18年来,他率领的芭田公司,始终在做一件事,就是在植物营养领域不断探索,并做专、做精!对于“肥料与食物链营养”这个世界性的课题,他与芭田股份公司更是坚持与专家一道,参与研讨,勇于实践。
“设限”才能受益
专家认为,大多数食品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对于农产品的安全与营养健康,谁制定了标准谁将是最终的受益者。在化肥环节也是如此。肥料安全与植物营养,需要企业的自觉施压,才能促进行业向安全、健康方向发展。
作为国内知名肥料企业代表,深圳芭田股份公司的施肥理念就是“缺啥,补啥,吃好不浪费,吃好人健康”,“给植物营养,让人体健康”更是芭田股份公司的经营宗旨,芭田股份公司科技的创新历程和历代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健康理念。为此,芭田公司的科技创新一直是紧紧围绕植物营养和中微量元素的开发而持续展开。包括中微量元素对蔬菜水果的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土壤缺素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提高复合肥的利用率。芭田股份公司认为,这三个方面支撑起一个肥料的健康系统工程。
为了提高围绕植物营养和肥料养分利用率,18年来,芭田股份积累了全国各地土壤和作物的营养需求资料,针对中国土壤和作物的特点,陆续开发了钙、镁、硫、硼等10多种有机螯合的中微量营养元素,目前已形成了无机复合肥的养分高效复合技术、复合肥低成本控释技术、包膜包裹控释技术、中微量元素有机螯合技术、快速腐熟发酵技术。芭田股份不仅可以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针对性地开发营养配方,而且还可以根据各地的气候、季节、温度、雨水等变化带来的土壤营养供应能力的不同,适时调整各种营养元素配方。从植物营养来讲,给植物补充了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养分,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从人体健康来讲,给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了最佳的营养来源;从科技种植来讲,为农民朋友增创了较高的附加值;对土地的持续发展而言,可减少因养分利用率不足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对于芭田股份内部的员工,芭田公司也一直强调“芭田生产的每一颗肥料都关系到农产品的健康和安全,都关系到农产品消费者的健康,也关系到‘芭田人’自己的健康!”。因此,芭田股份早在几年前就把芭田品牌定位为“食物链的营养专家”,不仅是对过去18年坚持的总结,更是对今后努力的鞭策!
芭田股份公司有专门的博士后和研发人员做这方面的研究,相信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投入有所突破。希望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共同研究开发,共建食物链营养的最佳来源。同时,也希望肥料专家、学者和肥料企业能够联合起来,以维护食物链健康为己任,通过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不同植物提供最佳营养,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价值,为农产品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健康的食品选择。用领先的科技调节土地的可持续使用,用实际行动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相信,这一行动将对人类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终极的意义!
“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大现实意义,在于引起了人们对食品生产源头的关注。有信息显示,经过“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家加大了对农产品源头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各职能部门已经开始对化肥销售环节实施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不仅仅处罚在零售环节,同时也将上查源头。这是一个信号,也许不久的将来,一部关于化肥的健康大法也将进入法律的视野,而深圳芭田无疑将是第一个受益者。